1、前202年高祖刘邦建国,定都长安。文景之治后,汉武帝刘彻进一步推动大一统事,在“昭宣中兴”时达到极盛。公元九年,王莽篡夺政权,西汉结束。
2、扩展资料:
3、且文化的统一,为中华民族两千年的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和挺立千秋做出了巨大贡献。汉朝共历400多年。220年禅位于魏王曹丕,东汉结束。
4、乡侯(武乡侯诸葛亮,蜀汉的封号,具体在哪里不清楚)
5、四平(似上)将军
6、四征(征西、征北、征东、征南)将军
7、在今河北省西北部、山西省东北部
8、这都属于高级将领了。
9、东、西、南、北中郎将、五官中郎将
10、前、后、左、右将军
11、门关,西到黄河,东与燕国接壤,境内有恒山、五台山之险,地方大约五百里,与匈奴非常接近,所谓“天下用武之地”是也。代国一向是“胡汉杂居”,人民剽悍尚武,盛产优秀的士兵,也不缺乏马匹,而且因为地处塞外(雁门关已经算是“边塞”了),自然环境恶劣,一直有向南扩张的野心,而且也曾经付诸实施——代国在帝国历史上,曾经两次谋反,一次是在章帝时期跟匈奴人合谋攻击雁门关,被朝廷任命的代国相国发觉,代王只好乔装打扮逃往匈奴,后来就死在匈奴。此次谋反败露后,章帝一度打算撤消代国,但丞相说:“代国是防御匈奴的第一道屏障,现在朝廷并无良将,还是分封给皇上的爱子比较好。”于是重新建立代国,封章帝的第四子为代王。
12、爵位在汉代只有王侯两大类,侯又分列侯和关内侯(列侯有封国,而且是其封国内的最高统治者,关内侯有封邑无封国,其封邑在所属县的管辖下,关内侯只能收其封邑的租税,在县内没有其他权力。)依次是:
13、关内侯一般没有封号,子孙降级继承
14、都伯(军侯),似团营级的,主人公发家首选
15、杂号将军(伏波将军马援就是这一类,一般是根据出征的地点或者出征的兵种命名,像贰师将军李广利就是出兵贰师,度辽将军就是出兵辽东,楼船将军就是水军司令了)
16、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
17、华夏族自汉朝以后逐渐被称为汉族,两汉在科技领域亦颇有成就,如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成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张衡发明了地动仪、浑天仪等。
18、诸侯王(刘姓)
19、“西汉”起止时间是公元前202年到公元9年,“东汉”起止时间是公元25年到公元220年。
20、四安(似上)将军
21、汉代结束之后要看是东汉还是西汉!如果是西汉,西汉结束之后就是新朝,就是那个被人称为穿越者王莽建立的朝代史称“新莽”。新莽之后还有一个更始帝,之后就是汉光武帝刘秀。如果是东汉,那就是曹丕篡汉。也就是曹魏。朝代很好记得住:夏商周,春秋战国与秦汉,汉分东西,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与十国。宋辽西夏与金蒙,元明清。中国古代大概就是这些代表性朝代。
22、汉朝和约略同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两汉时期奠定汉地范围,极盛时东并朝鲜、南包越南、西逾葱岭、北达戈壁,国土面积约达609万平方公里。公元2年,西汉全国人口达六千余万,占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
23、亭侯(汉寿亭侯关羽,汉庭的正统封号,封于荆州汉寿即现公安附近)
24、侯(周勃就是这一类,名字多半是封地的地名,像留侯张良封于留,绛侯封于绛,不是像后世那样起名具有一定的含义的)
25、汉代后面是三国。公元25年,刘秀统一天下后,仍沿用汉作为国号,史称东汉。定都洛阳,统一天下后息兵养民,史称“光武中兴”;汉明帝、汉章帝沿袭轻徭薄赋,开创“明章之治”;汉和帝继位后大破北匈奴、收复西域,开创“永元之隆”,东汉国力达到极盛[。公元184年爆发黄巾起义,虽剿灭民乱却导致地方拥兵自重,董卓之乱后东汉名存实亡。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灭亡,中国进入三国时期。
26、年,皇族刘秀称帝,建立东汉,定都洛阳。开创了光武中兴和明章之治,万国来朝。汉朝时期,民族融合空前发展,对外交流频繁,国力和经济较为强盛。
27、代国是帝国最北方的诸侯国,甚至比燕国还要靠北。代国都城是平城(现在的大同),其地方北到大漠,南到雁
28、汉代的官职等级还是很严格的,像曹操当初期望得征西将军就已经很高了,不像南北朝官职那么泛滥
29、四镇(似上)将军
30、汉朝将军位,分六品近百种称呼杂号将军。较显赫的有一品:大将军;二品: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抚军大将军、中军大将军、上军大将军、镇军大将军、镇国大将军、南中大将军;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