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意: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熟悉。
2、执手昨日疏影西窗前,灯花落尽檐外月一剪,棋局与人生,哪个更多劫?
3、中心思想:表达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
4、方知断了的琴弦,再也唱不出思念。
5、与清明桥上嫣然那个你,
6、忆江南,单调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韵
7、唐白居易
8、叩开回忆之门门]一问尘缘。
9、中心思想:写作者的惜春之情,包含了一种无可奈何的伤感情绪,既有伤春之意,又表现了作者珍惜流年的情怀。
10、后来因为唐代白居易曾依其句格而做《忆江南》三首,但嫌其名不雅,遂改名为《忆江南》。此调二十七字。首句为三字句。第二句为仄起平韵之五字句,句法上二下三。第三句为仄起仄收之七字句,第一、第三字平仄可不拘。第四句为平起平韵之七字句。
11、第五句句法与第二句同,故第一字可平可仄。
12、日出时,江中的滚浪比火还红艳,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
13、孑然今宵微雨断桥边,往事焚灰你香冢长眠,从此处处烟波,都似你眉眼。
14、作者:白居易
15、◎●⊙○○●●⊙○○●●○△
16、《忆江南二首》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组词作品,原文为:
17、一、字数的要求。
18、《忆江南》要表达的意思是,白居易因病辞官回到了北方后,预计不能再故游江南了。于是,他恋恋不舍江南,只好把对江南的过往经历通过回忆的方式展现开来。
19、《忆江南》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忆江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诗人曾在苏杭为官,青年时期也曾旅居苏杭,这首诗是诗人怀念居于苏杭时而作的,表达出诗人对于江南的怀念、眷恋与喜爱之情。
20、未留意,眷顾成了曾经。
21、例如白居易体27个字
22、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嚬。
23、二、平仄
24、望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据说,它是唐代宰相李德裕为悼念爱妾谢秋娘所作。段安节《乐府杂录》中记载:“《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镇浙日,为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
2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26、我蘸酒写诗而你误入诗句。
27、风景旧曾谙。
28、后觉断了的红线,再也绣不出情缘。
29、我轻弹古筝歌遍,
30、忆江南的诗意:如诗如画的江南,风景还是以前熟悉的那样,,太阳光下,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鲜艳。春光里,江水碧绿如蓝,如此美丽的江南怎能不想起他呢。
31、此调三、四两句,其句法全与平起七言诗中之颔联无异;是以作者多用对偶求工整,历来词家,
32、往事蒙尘在我眉睫之间,
33、能不忆江南?
34、解释:江南是个好地方,这美如画卷的风景也是我早就已经熟悉了的。清晨时分旭日东升,太阳的光辉将江边的鲜花映照的鲜红似火,春天的时候,这碧绿的江水可以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通透美丽。如何能够不叫人怀念江南呢?
35、多年后我又乘船过江南,
36、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
37、忆江南-五音Jw
38、《忆江南三首其一》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组词作品。第一首词总写对江南的回忆,选择了江花和春水,衬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显得十分鲜艳奇丽,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
39、同一个词牌可能会有不同的词谱,不同的词谱有时候字数是不一样的。我们拿钦定词谱中的《忆江南》为例,这个词牌有三体,也就有三个词谱,每个词谱字数都不同。
40、日出江花红胜火,
4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42、从时间上: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
43、残朽了,岁月刻的牌匾,
44、能不忆江南。
45、可清明桥_上再无你倩影,
46、原文: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意思: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最熟悉.日出时,江边的花红得比火焰还要红艳.春天来了,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了,变得蓝蓝的.这么美的风景,怎么能不叫人天天怀念呢?
47、你刺绣化梦的蝶,
48、方今重回到江南旧院。
49、春来江水绿如蓝
50、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51、一道古镇清风长叹了半声。
52、三首词中,抚今追昔,从洛阳到苏杭,空间与时间的跨度都很大。每一首前两句,皆从今时到往日,身在洛阳,神往江南;中间两句热情讴歌了江南之景趣;后一句都为“忆”而感触良多!
53、江南好,
54、江南好,○⊙●;其中“⊙”标应平可仄,就是说”南“这个位置可以平也可以仄。日出江花红胜火,◎●⊙○○●● ,”日“这个字的符号是◎,表示应仄可平,就是说”日“这个位置可以仄也可以平。这种平仄不拘的符号⊙、◎在词牌的正体中最多,因为可平可仄,所以像麻将里的混子,填词也容易一些。
55、不经意,相看成了风景。
56、○●●○△
57、其中“○”标平声,“●”标仄声,“⊙”标应平可仄,“◎”标应仄可平,这个不能搞错。平上去入四声我分别举一个例子:平声类似于今天的一声和二声:江、南;仄声有上(晌三声)声:好;去声(四声):旧;入声(也是仄声):出;其中上、去、入都是仄声,用●表示。
58、○⊙●⊙●●○△
59、春去也,共惜艳阳年。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惟待见青天。
60、我乘乌篷船翩然过桥亭,
61、忆江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喜爱、赞美和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