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共一千七百八十五字,古今第一首长诗也。淋淋漓漓,反反复复,杂述十数人口中语,而各肖其声音面目,岂非化工之笔”(《古诗源》卷四,沈德潜按语)。”
2、层层引喻.层层议论,仍是作《阿房宫赋》本色,遂使汉魏浑涵之意,渐至澌灭,是亦五言古之一变。
3、(《石林诗话》)
4、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5、“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6、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7、荆州曲李白
8、对偶——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巧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精炼含蓄;扩展内容;富有文采。
9、《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0、视觉与嗅觉沟通,诗人的情意饱含其中。)
11、此时的雪花仿佛是春风中盛开的梨花,香飘万里。
12、古来共如此,非我独申名。
13、曲江萧条秋气高,菱荷枯折随波涛,游子空嗟垂二毛。
14、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5、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
16、别宋常侍
17、《终南望余雪》唐·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证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18、比喻——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9、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
20、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21、隋·尹式
22、《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3、隋·李密
24、拟人——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25、隋朝时期古体诗较多,律诗还没有发展完善。隋炀帝的一些诗已经有了律诗的雏形。律诗是到了诗圣杜甫才发展完善的。即便如此,杜甫以后的诗人也有写古体诗的。比如说白居易的名篇长篇叙事诗《琵琶行》和《长恨歌》都属于古体诗。
26、秋鬓含霜白,衰颜倚酒红。
27、《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8、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
29、惟有明君曲,偏伤远嫁情。
30、《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裏说丰年,听取蛙声壹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31、夸张——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32、鹭飞林外白,莲开水上红。
33、落叶聚还散,征禽去不归。
34、(《古诗源》卷三)
35、韩愈、孟郊《城南联句》,“《城南》一首,一千五六百字,自古联句,未有如此之冗者。以“城南”为题,景物繁富,本易填写,则必逐段勾勒清楚,方醒眉目。
36、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
37、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38、以我穷途泣,沾君出塞衣。
39、李白也有不少的古体诗。
40、杜牧《杜秋娘诗》。“杜牧之作《杜秋娘》五言长篇,当时脍炙人口,李义山所谓“杜牧司勋字牧之,清秋一首《杜秋诗》。前身应是梁江总,名总还曾字总持”是也。
41、富贵今何在,空事写丹青。
42、打油诗和古体诗的区别在于字数以及韵律内容,一般古体诗分为唐诗宋词元曲,后两者都是每句字数不定的,而唐诗有五言与七言之分,内容的差别在于打油诗一般是说生活中的事情,而古体诗都是抒发个人情感的内容。
43、(《题西林壁》苏轼)——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
44、隋·杨广
45、白帝城边足风波,瞿塘五月谁敢过?
46、(《瓯北诗话》)
47、《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48、《渭川田家》【唐】王维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稚[句隹]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49、夏日临江诗
50、曲江三章杜甫
5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52、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
53、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
54、盛衰等朝露,世道若浮萍。
55、《夏日南亭怀辛大》【唐】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56、诗歌鉴赏的表达方式有四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57、(李白“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
58、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9、反问——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60、一朝时运会,千古传名谥。
6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62、乃游览郊墟,凭吊园宅,侈都会之壮丽,写人物之殷阜,入林麓而思游猎之娱,过郊坛而述禋祀之肃,层叠铺叙,段落不分明,虽更增千百字,亦非难事,何必以多为贵哉?近时朱竹垞、查初白有《水碓》及《观造竹纸》联句,层次清澈,而体物之工,抒间之雅,丝丝入扣,几无一字虚设,恐韩、孟复生,亦叹以为不及也。”
63、《江上渔者》宋·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64、寓理于事: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
65、春江花月夜二首
66、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此等杰作,可称诗史,当与少陵《北征》并传”(《义门读书记》),
67、一、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二、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二、议论四、叙述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1、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
68、别有相思处,啼鸟杂夜风。
69、隋·大义公主
70、余本皇家子,飘流入虏廷。
71、修辞中有一点尤其要引起注意,即反衬。专用术语“以静衬动”,“以响衬静”。
72、汉水逢游女,湘川值二妃。
73、游人杜陵北,送客汉川东。
74、明显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75、《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76、书屏风诗
77、红颜讵几,玉貌须臾。
78、杯酒恒无乐,弦歌讵有声。
79、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诗史的代表,“长篇最难,魏晋以前诗无过十韵者,盖使人以意逆志,初不以序事倾尽为工。
80、《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裏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81、荆州麦熟茧成蛾.缫丝忆君头绪多。
82、荣华实难守,池台终自平。
83、正衬(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美衬美。)
84、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
8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86、《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87、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几大诗人如杜甫、陆游、苏轼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
88、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9、宴秦孝王于并州作
90、朱熹《观书有感》里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91、对比(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与最后一句)通感,感觉器官的沟通。
92、野平葭苇合,村荒藜藿深。
93、一朝睹成败,怀抱忽纵横。
94、隋·陈子良
95、隋·杨坚
96、本事离别一,同是宦游人。
97、例如:姜夔《扬州慢》中杜牧的诗句;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拓跋焘的故事;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98、明年后岁,谁有谁无?
99、夜露含花气,春潭漾月晖。
100、《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101、夏潭荫修竹,高岸坐长枫。
102、淮阳感秋
103、余谓牧之自有佳处,此诗借秋娘以叹贵贱盛衰之倚伏,虽亦感慨淋漓,然终嫌其语意太尽。
104、布谷飞鸣奈尔何?
105、无论去与住,俱是一飘蓬。
106、修辞: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它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要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
107、(这方面对课外阅读量和历史知识要求较高,但有时十分明显。)
108、日落沧江静,云散远山空。
109、逍遥有馀兴,怅望情不终。
110、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11、一朝花落,白发难除。
112、此夕穷涂士,郁陶伤寸心。
113、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114、有知者,不以余言为河汉也。”(《诗筏》)
115、蔡琰《悲愤诗》,“由情真,亦由情深也。”
116、至老杜《述怀》、《北征》诸篇,穷极笔力,如太史公纪、传,此固古今绝唱也。”
117、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
118、眺听良多感,徙倚独沾襟。
119、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春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