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进来,和孩子交流自己的这些经历。要注意的一点是这些孩子战胜的挫折不一定有多大,只要是他们感到有成就感的就可以。最后,教给孩子软化挫折的方法。这些方法有降温评价法,比如赛中失败了,就要引导孩子想我已经尽到了努力,问心无愧。比较法,如一次考试考砸了,
2、培养孩子的耐-挫力,使他们能够以良好的心态来面对压力和失败,可以在失败中奋起直追。
3、引导孩子正确对待挫折的前提就是,家长要做好孩子的榜样:孩子年龄小,喜欢和善于模仿。如果家长在受挫之后,表现的非常惊慌失措,孩子如果遇到挫折是不可能表现沉着冷静的。所以家长要以身示教,做好孩子的榜样。
4、如果孩子现有的水平并不能独立解决问题,那么家长可以给孩子搭一个脚手架,这样呢,孩子就能够在你的帮助下,继续自己进行探索,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当孩子获得成功后,家长还可以及时肯定孩子在解决问题中付出的努力,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
5、当孩子犯了错误时,家长千万不要直接指出错误,这样做会让孩子在潜意识之中,认为错误是不好的,长此以往,孩子的行为就会以避免错误为首要目标。此时呢,家长应该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给予宽容和理解,让孩子知道我们是怎样看待错误的。如果孩子能够明白错误不可怕,关键是从错误中学习,那就很好了。
6、为什么说这些在家长眼里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对孩子而言却是挫折呢。其实啊,孩子大脑发育水平决定了,他并不具备独自面对挫折的能力,大脑各个部分发育的时间并不相同。其中负责推理决策、自我控制等能力的前额叶需要到二十岁左右才能够发育成熟,此时的孩子不能够很好的权衡利弊,也不会调控自己的情绪。
7、② 不要一味就是“赏识”
8、俗话说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如果连一两次的打击、挫折都承受不了,那还怎么能顺利走完这一生呢,更别说要争取成功了。
9、因为你的陪伴和支持,会让他有一种安全感。敢于继续尝试进行探索。此外,当孩子产生小情绪的时候,家长需要认同这种情绪,不要让孩子为这些情绪产生羞愧。
10、要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家长必须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够做好面对挫折的准备,具备应对挫折的能力和勇气,顺利渡过难关。
11、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并增强抗挫折能力的目的。
12、因此,对于父母而言,应了解孩子耐-挫-能力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从小就
13、就要引导孩子想想一些伟人经历的更大挫折,让孩子明白,自己这小小的挫折算不了什么,是完全可以战胜的。转移注意法,失败了引导孩子做些别的事情,以调节情绪。
14、第二,让孩子认识到失败是人生的一部分,仅仅给孩子情感上的支持是不够的。家长还需要在认知上给予孩子帮助。失败是人生中必定会经历的失望和伤心也是非常正常的反应。关键是怎么去对待。
15、比如说家长可以说我理解你的感受了,你现在很不开心,同时你还可以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让他明白你的心意。
16、鼓励和支持孩子重新梳理信心: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家长要帮助孩子重树信心,开导孩子的不良情绪,使孩子坦然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成功与挫折,真正做到在顺境中不盲目得意,在逆境中不唉声叹气,形成坚强的意志、持之以恒的精神,提高抗挫折的能力。
17、适当地给予批评,让孩子品尝失败的滋味
18、让孩子走出爱的“保护圈”
19、故事,组织和引导同龄的几个儿童一起交流自己的挫折经历等。其次,引导孩子认识挫折的积极意义,使孩子走出挫折反应的消极化误区。比如引导孩子换个角度想一想,杨风踢球踢伤了脚不能上场比赛了。你认为这有什么好处?再比如,可以组织挫折辩论会,让几个孩子辩论某个挫折的坏处和好处。再次,引导孩子回忆自己曾经战胜挫折的经验,
20、很多家长都认为,挫折教育就是人为的给孩子制造一些困难,让孩子独立面对并克服这些困难,即使孩子解决不了也不提供帮助。其实呢,这样做并不一定能够培养孩子抗挫折的能力,有时候还会产生负面效果。
21、所谓挫折并不一定如我们成人所想的,一定要是什么难如登天的问题。对孩子而言,像是玩具掉到了床底下,他自己无法取出来。或者是刚买的冰激凌,因为手滑而一不小心掉到了地上,不能再吃了。即使是这样的小事情,孩子也会觉的受到了很大的打击,挫折并不需要是一件很大的事情。只要是孩子不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达成的事情,对他而言,这都是挫折。
22、软化挫折的能力基本上没有。所谓软化挫折,就是指运用定的方法缓解挫折给当事人带来的压力和痛苦。比如出去玩、自己对自己说胜败乃兵家常事等。儿童基本上没有这些方法。根据儿童的这些耐-挫-力的特点,父母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升孩子的耐挫力。首先要让孩子认识到挫折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难免的。一旦孩子认识到这一点,
23、对挫折的体验上往往是肤浅的,短时间的。儿童虽然耐挫能力低,但对耐-挫的体验也比较肤浅。比如,赛跑失败了,他往往会感到苦恼,可是半天之后就与苦恼拜拜了。
24、的想法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可以从些具体的活动入手。比如,父母和孩子交流各自的挫折经历,父母给孩子讲伟人遭受挫折、战胜挫折的
25、使他们发现自己的潜能增强自信心和勇气。这也可组织几个同龄的孩子交流各自战胜挫折的经历。此外,也可定期举行家庭交流会,父母参与
26、适当的挫折教育是有必要的,但是要考虑挫折教育的尺度,毕竟一年级孩子比较小,心里成熟度还不够,过多过大的挫折会挫败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27、司马迁遇到了挫折,不是低头丧气,而是激励了意志,奋发向上,谱写了历史.
28、和孩子相互沟通,一起战胜挫折:当家长发现孩子遇到挫折时,一定要和孩子在第一时间相互沟通,鼓励孩子向自己倾诉,家长要像朋友一样耐心地倾听孩子诉说。
29、寓挫折教育于游戏
30、对挫折的反应上往往是消极式的。比如上面案例中的儿童,面对挫折表现出的就是破坏玩具,大哭。还有的儿童对挫折的反应则是丢下不做,心情沮丧甚至攻击他人。这种反应是儿童自我情绪调控能力低的表现。
31、孩子遇到挫折后,很多家长是立刻“赏识”孩子,崇尚“赏识教育”的家长大多都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那就是保持孩子的自信心。但我们往往忽略了,赏识孩子的背后,我们“美化了事实真相”,让孩子没有真正去直面挫折,更别谈如何处理挫折了。要想孩子能独立面对挫折,家长就不能一味用“赏识教育”代替“挫折教育”。
32、第三,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一次错误都是培养孩子解决问题能力的好机会。因为无论遇到怎样的问题,最终都是需要解决的,当孩子经历失败后,家长需要客观的看待。如果孩子现有的水平可以自己独立解决问题,那么家长可以提供给孩子不同,看问题的角度,让孩子变通思路,尝试其他的解决方式。
33、在教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进行挫折,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挫折教育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打击骄傲情绪,真正享受成功,从而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
34、在对挫折的认识上一般是比较片面、单一式的、浅层次的。如在对交往挫折的归因上,许多孩子不从自身找原因,而是味地强调别人的过错。
35、适当的挫折教育会让孩子正确面对挫折困难,锻炼自己,磨炼意志。慢慢成熟起来。对心智发展有益处。
36、那么他的心态比较平衡了,而不会产生为什么自己总是一个人倒霉蛋
37、而在对考试的失败上,又常常归因于自己太笨了,考虑不到自己平时听课是否认真、是否刻苦等困素。
38、遇到挫折后孩子会难过,这是一种正常的情绪表达,家长没有必要放大这个情绪,发现孩子情绪不对就立刻进行安慰、夸奖。我们要以同理心告诉孩子,如果我是你遇到这样的困难也是很难过的,所以这样的情绪很正常,让孩子从情绪上正视自己经历的挫折。
39、第一,家长需要给孩子情感上的支持孩子在面对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一定会产生小情绪。当他反复尝试都不能获得成功之后,就会感到很气馁,甚至会产生习得性无助。因此,家长一定要及时给予孩子必要的支持,有时候只要你呆在孩子身旁,对他而言就是很大的帮助。
40、有人曾经说过:世界荣誉的桂冠,都是由荆棘编织而成的。古今中外,多少有为之士没受过半点挫折?
41、① 要让孩子正视挫折
42、格林尼亚遇到挫折,他不甘于下刻苦研读,挫折给了他动力,助他成功;
43、因此呢,家长如果不考虑到孩子的发展情况,就人为的制造困难让孩子解决,其实是很不合理的。其实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挫折,家长可以合理的运用这些场景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那么如何正确的进行挫折教育呢?
44、松下幸之助遇见挫折,他不懈努力,自强不息,挫折给了他机遇,能往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