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婷婷的父母是艺术家,婷婷耳濡目染,对艺术产生了极大兴趣。
2、在现代汉语中,“濡”还表示含忍,如濡忍。
3、耳濡目染是说长时间接触,耳朵听到的,眼睛看到的,不知不觉中受到了影响。耳闻目睹是说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
4、从词性来看。“耳濡目染”是中性词,而“潜移默化”往往只修饰到的方面,如道德风尚。
5、【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指听得多了
6、后来“耳濡目染”这句成语就从原文的“目擩耳染”演变而出,形容经常听到、看到而深受影响。
7、不濡其翼。——《诗·曹风·候人》
8、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9、[ěrrúmùrǎn]
10、【例子】想不到他面对此事竟然熟视无睹,置若罔闻。
11、房启的身世显赫,曾祖父与祖父都做过宰相,父亲也担任过秘书少监等职务。
12、潜移默化
13、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公胚胎前光;生长食息;不离典训之内;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14、这种影响不是像有共同的遗传基因或者灵魂附体那样坐实,而是一种耳濡目染,一种熏陶的结果。
15、耳濡目染的近义词
16、但是,细究起来,当一个人长期处于某种环境之中,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对一个人所带来的影响的深度,还是有一点区别的。
17、耳濡目染的繁体字是:耳濡目染
18、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潜移默化;自然似之。”
19、濡: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20、常听常看,无形中受到影响。[近]潜移默化。
21、【例子】有的成语即使你不懂,听得多了,耳熟能详,也就会用了。
22、濡,最早见于秦篆。从水(氵)篆书之形像流水表示被水沾湿;从需,其形本像人被雨淋湿。本义是沾湿、沾上。后逐渐演变为楷书体及简化版的“濡”字。
23、【解释】置:放,摆;若:好像。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见似的。指不予理睬。
24、耳濡目染[ěrrúmùrǎn]
25、韩愈说他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受到父祖辈的影响,听熟了、看惯了应有的做人处世态度,而养成高尚的品行与才能。
26、从明暗性来看。从字面来看,“潜移默化”中的“潜”与“默”暗示这种影响是看不到的,无形的;“耳濡目染”则是可见可闻的,比如:艺术或音乐对我们的熏陶。
27、从修饰主体看。“潜移默化”修饰的主体大多是物或事,而“耳濡目染”修饰的主体大多是人,如:我的哥哥经常一边弹吉他,一边唱歌,耳濡目染我也学会了弹吉他。
28、因此,耳濡目染是一个并列词组,耳闻目睹也是并列组,二个词是近义词组。
29、耳濡目染
30、【示例】她完全没有读过书,但她单凭耳濡目染,也认得一些字,而且能够暗诵得好些唐诗。
31、【出自】宋·欧阳修《泷冈阡表》:“吾耳熟焉,故能详也。”
32、耳濡目染意思不一样,耳濡是耳听的,目染是眼睛看到的
33、【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宁荣两府上下内外人等,莫不欢天喜地,独有宝玉置若罔闻。”
34、耳熟能详
35、而潜移默化则表明环境对该人的影响已经不止停留在耳朵听和眼睛看,而是深入骨髓,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成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了。
36、耳濡目染-繁体
37、因为耳濡目染是在大背景的熏陶影响下自己会作某项工作了,耳闻目睹是亲身体验亲耳听亲眼见而学会了某项工作。二者是有区别的,主动和被动。
38、耳濡目染是中性词,侧重于指一个人受周围环境或人的影响,你可以被好的影响,也可以被坏的影响,所以词性为中性。
39、她完全没有读过书,但她单凭~,也认得一些字,而且能够暗诵得好些唐诗。◎郭沫若《少年时代·我的童年》
40、发音:qiányímòhuà
41、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就是不学也能慢慢掌握能力。
42、耳濡目染的意思是: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43、潜:暗中同,不见形迹;默:不说话,没有声音。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
44、字源演变
45、【反义词】置若罔闻、充耳不闻
46、【近义词】耳闻目染、耳习目染、耳熟能详、目擩耳染、见闻习染、目染耳濡、潜移默化、耳染目濡、耳熏目染、耳闻目睹、近朱者赤
47、耳濡目染的反义词
48、耳濡目染[ěrrúmùrǎn]【解释】:濡: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出自】: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49、【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50、因为母亲是音乐家,她从小耳濡目染,所以音乐底子不错。
51、同桌非常喜欢历史课,在他的耳濡目染下,我也喜欢上了学习历史。
52、濡,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rú,最早见于秦篆中,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濡”的基本含义为沾湿,润泽,如濡笔、濡湿;引申含义为停留,迟滞,如濡滞。
53、耳濡目染的意思是长时间处在某一环境下,耳朵经常习惯性的听到和看到的一些事。耳闻目睹的意思是亲耳听到和亲眼看见的事
54、我听的惯了,所以了解的很详细。
55、扩展资料
56、濡的笔顺是:点、点、提、横、点、横撇/横钩、竖、点、点、点、点、横、撇、竖、横折钩、竖、竖
57、【解释】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
58、【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分句;指不知不觉地改变
59、耳濡目染”原作“目擩耳染”。唐代时,虔州长史房启因病去世,文学家韩愈为他撰写墓志铭,讲述他生前的种种事迹。
60、【出自】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61、就这样,在耳濡目染之下,他对绘画及音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也养成了读书的习惯。
62、你父亲是个画家,你从小便耳濡目染,难怪有这么好的绘画基础。
63、仅从字面就能看出,耳濡目染,仅限于“耳”和“目”,也就是说耳朵里听到的和眼睛里看见的,但是,不一定会往心里去。举个例子,某个人所处的环境是一个性开放的环境,那么,他耳濡目染的结果是认为makelove是一件十分随意的事情,但是,这并不代表他就一定会去四处一夜情。
64、濡的结构是:左右结构
65、濡〈动〉
66、置若罔闻
67、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都有“在一种长期存在的自然或社会环境中呆得久了,导致对这种环境见怪不怪、处之泰然”的意思。所以,这两个词可以算是一组近义词。
68、耳濡目染的繁体字:耳濡目染。
69、从修饰的侧重点来看。“耳濡目染”往往指技能方面,而“潜移默化”往往指性格、习惯。
70、详细释义
71、发音:ěrrúmùr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