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亦我而教人。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道德经》
3、德:规律,规则。道里这么多生物,大家要和谐共处,肯定就要遵守一定规则,这个自然界的相处规则或运行规律,就是德。经: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约文,或称某一方面事物的专著,如:诗经。易经。道德经,经书。经卷。经文。四书五经。经史子集。黄帝内经等等经典专著。才可称为“经”。《道德经》作为一部文约,历来被学人们称为“哲理诗”,从深层次对社会、人生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而且无论古代还是当代,不论中国还是国外,都是影响巨大的哲学著作。
4、这句话出现在《道德经》的第四十章,简洁明了地表达了道家哲学中的核心思想,即宇宙的生成和发展规律。其中,“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和本体,它先于一切事物而存在;“一”代表着“道”分化成的两个极端,即阴阳;“二”代表着阴阳两极的结合,形成了一切事物的基本形态;“三”则代表着事物发展的过程和变化的可能性;“万物”则是指宇宙中所有的事物都是在“道”的支配下发展和变化的。这句话被认为是中国哲学和思想的精髓之一,至今仍然被广泛地引用和解读。
5、当然,道的涵义不仅仅有如上的含义。它是宇宙中万事万物的起源。道德经中提到这一点: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6、"“道”指思想或统治体制,类似于“采用什么方式”的意思;
7、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而成新的和谐体。人们最厌恶的就是“孤”、“寡”、“不谷”,但王公却用这些字来称呼自己。所以一切事物,如果减损它却反而得到增加;如果增加它却反而得到减损。别人这样教导我,我也这样去教导别人。的人死无其所。我把这句话当作施教的宗旨。
8、第二个含义,是从这个道路所引申出来的,就是人们在社会上为人处事、工作生活要遵循的基本规范、原则,这就是道理,是大家共同认可的东西。我们经常说,一个人要讲道理,不讲道理就是不遵循我们大家认可的原则规范。
9、在这里,所谓的一、二、三,都是在道的演化之下,事物产生的不同变化与组合,从而产生了不同的物质而已。事物从很单一的模式,然后进行两位一体的结合,或者进行三位一体的结合,继而产生不同的东西。不管是任何一种结合方式,里面都有道的因素存在。因为从一开始,就是由道所产生的。后面的任何事物,里面都存在互相组合,互相形成一个个的关系链。
10、负阴而抱阳:背阴而向阳。5、冲气以为和:冲,冲突、交融。此句意为阴阳二气互相冲突交和而成为均匀和谐状态,从而形成新的统一体。6、孤、寡、不谷:这些都是古时候君主用以自称的谦词。7、教父:父,有的学者解释为“始”,有的解释为“本”,有的解释为“规矩”。
11、"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老子《道德经》
1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道德经》
13、意思是:道是独一无二的。
14、“道”指世界本源,这是延续易经的说法,比较晦涩难懂,可以略过。《易经》日:“一阴一阳谓之道”。意思是:阴阳的交合是宇宙万物变化的起点。
15、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16、有根本和指导思想的意思。[引语]这一章的前半部分讲的是老子的宇宙生成论。这里老子说到“一”、“二”、“三”,乃是指“道”创生万物的过程。这是继四十章之后,又一段关于“道”的基本原理的重要论述。宇宙万物的总根源是“混而为一”的“道”,对于千姿百态的万物而言,“道”是独一无二的。
17、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8、天地之间,岂有橐龠乎,虚而不屈。
19、二:指阴气、阳气。“道”的本身包含着对立的两方面。阴阳二气所含育的统一体即是“道”。因此,对立着的双方都包含在“一”中。
20、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21、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22、轻清的气就阳气,重浊的气就是阴气。在阴阳二气开始分化而还没有完全分化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中的气就叫做冲气。‘冲’是道的一种性质,‘道冲而用之或不盈’(四章)。这种尚未完全分化的气,与道相差不多,所以叫冲气。也叫做一。”(《老子哲学讨论集》第41页)冯先生的这一分析是很有见地的。
2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24、《道德经》第四十二章[原文]道生一①,一生二②,二生三③,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④,冲气以为和⑤。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⑥,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⑦。[译文]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
25、在道的思想体系里,任何一种生命或者物质,都是由道所构成的。因为道是最原始的,是构成万物的最基础的因素。任何东西的构成、运行都离不开道。哪怕是对阴阳的认识也好,对太极之前的太虚的认识也好,都是基于道的观点上所产生的。
26、在本章后半部分,老子讲了柔弱退守是处事的最高原则,谦受益,满招损,这也合乎辩证之道。
27、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28、——出处:《道德经》第八章
29、一:这是老子用以代替道这一概念的数字表示,即道是绝对无偶的。
30、春秋时期·老子
31、看过一篇马云助理所写的《这就是马云》中一段文字,是讲马云读《道德经》的感悟,印象特别深刻!马云不仅是哲学爱好者,更是哲学思想的“实践者”。说马云有一次看《道德经》时突然很兴奋地说:“哎呀!这哪是我在读老子,明明是老子在读我,而且他读到了我的内心...”。
32、《道德经》中的“道”主要有三层意思:
33、《道德经》是道家经典之一,其中包含了许多有名的名言。以下是一些《道德经》中的著名句子:
34、经在《道德经》中所呈现意义和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它的思想,信仰,道德,行为规范和人文修养上。这正是“道德经”区别于其他经典的地方。唯有老子是直指本来,是把个体和整体“合一”阐述。可能这种定义的说法比较笼统,或许有些读者也不以为然。
35、自然是一切事物的本源。老子以道入道,早就超越了现在的认知。“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36、有物混成:物,指“道”.“道”是混成一体之物寂兮寥兮:“道”无声、无形(无象之象,无物之状)独立而不改:“道”的存在是独一无二且具有绝对性,不会发生什么改变.因为“道”是宇宙本源周行而不殆:讲“道”的运行规律,且其运行永不止息。逝:运动变化,感而不知.指“道”的运行周流不息,永不停止的状态。远:空间上无边无际,时间上无始无终。反: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天地母:天地万物由“道”而产生,故可称其“母”。强字之曰道:勉强命名它叫“道”。大:形容“道”是无边无际的、力量无穷的。人亦大:指出宇宙中有四大,人为万物之灵.反映出老子以人为贵的人本主义思想。域中:既存在于空间之中,宇宙之间。道法自然:最先存在的,纯任自然。
37、“道”的基本含义为路,方向,途径,如道路、铁道;引申含义为指法则、规律,如道理、道德。
38、在日常使用中,“道”也常做动词,表示取道,经过,如道经。
39、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惟孤寡不毂(gū),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40、意思道是独一无二的。
41、最出名的:
42、三:即是由两个对立的方面相互矛盾冲突所产生的第三者,进而生成万物。负阴而抱阳:背阴而向阳。冲气以为和:冲,冲突、交融。此句意为阴阳二气互相冲突交和而成为均匀和谐状态,从而形成新的统一体。《淮南子》所讲的宇宙发生的程序说,在还没有天地的时候,有一种混沌未分的气,后来这种气起了分化,轻清的气上浮为天,重浊的气下沉为地,这就是天地之始。轻清的气就阳气,重浊的气就是阴气。在阴阳二气开始分化而还没有完全分化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中的气就叫做冲气。‘冲’是道的一种性质,‘道冲而用之或不盈’(四章)。这种尚未完全分化的气,与道相差不多,所以叫冲气。也叫做一我就知道这么多了,喜欢的话可以互相探,“拜”就不必了。
43、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样,水是天地间善的极致,给万物提供滋养,而自己却安居其下而不与之争。
4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45、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是老子的宇宙生成论。这里老子说到“一”、“二”、“三”,乃是指“道”创生万物的过程。
46、道最基本的含义,那就是道路,就是通向一个目标必须经过的路途;
47、“道”,读音为dào,最早见于金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
48、《道德经》中提倡的“无为”思想、“不争”的思想,对于遏制时下名利泛滥的现象是颇有意义的!《道德经》中的“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对提高个人素质修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道德经》中的辩证思想,精辟的比喻更是叫人叹为观止。《道德经》博大精深,实为不可多得的巨著!道德经所谓的道并非道德,而是一种存在的规律,也是一种崇高的信仰,不过这些都要自己去体会领悟,旁人无法感同身受。这就是“道可道,非常道”的精髓,道存在于任何空间,任何地方,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道千变万化只有掌握道的真谛,才能理解“道”的真髓.能到达这种境界的时候,道就是实际存在的。
49、我把这句话当作施教的宗旨。[注释]1、一:这是老子用以代替道这一概念的数字表示,即道是绝对无偶的。2、二:指阴气、阳气。“道”的本身包含着对立的两方面。阴阳二气所含育的统一体即是“道”。因此,对立着的双方都包含在“一”中。3、三:即是由两个对立的方面相互矛盾冲突所产生的第三者,进而生成万物。
50、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而成新的和谐体。人们最厌恶的就是“孤”、“寡”、“不谷”,但王公却用这些字来称呼自己。所以一切事物,如果减损它却反而得到增加;如果增加它却反而得到减损。别人这样教导我,我也这样去教导别人。的人死无其所。
51、最有名的一句话是:
52、所以,这一章再次表达了老子的辩证法思想。[评析]本章第一段话,说到一、二、三这几个数字,这并不是把一、二、三看作具体的事物和具体数量。它们只是表示“道”生万物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的一个过程,这就是“冲气以为和”。这里老子否定了神的存在,从多元论的宇宙观发展为一元论的宇宙观,这是值得称道的。
53、“道”就是规律、法则、秩序,大家共同认可和遵守的准则。
54、【译文】
55、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而成新的和谐体。
56、虽然道产生出了万物,但是它始终都是按照自身的特点来运行的。并不会因为产生多了东西就要按照衍生出的这些东西来改变自己的状态。这样,万事万物都会因为各自有道的规则存在而以各自的道的标准来运行。
57、"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老子《道德经》
58、另一段话是警诫王公要以贱为本、以下为基的。对后一段内容,有的学者认为这一段文字与上一段讲的原理关联不上,疑为三十九章文字错移本章。另一种说法是两段前后虽然不相密切关联,但意义仍相近。这是讲矛盾的双方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事物相反相成,双方并非不变,而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59、虽然也有人不认可这种说法,但《道德经》这部被誉为“万经之王”的神奇宝典。确实对中国古老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无论对中华民族的性格的铸成,还是对政治的统一与稳定,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的世界意义也日渐显著,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不遗余力地探求其中的科学奥秘,寻求人类文明的源头,深究古代智慧的底蕴。
60、"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道德经》
61、“道”指规律,自然规律或社会行为规律,如:春夏秋冬为季节规律,内忧外患容易出现政权更迭为社会规律等。
62、冯友兰说:“老子书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四十二章)。这里说的有三种气:冲气、阴气、阳气。我认为所谓冲气就是一,阴阳是二,三在先秦是多数的意思。二生三就是说,有了阴阳,很多的东西就生出来了。那么冲气究竟是哪一种气呢?照后来《淮南子》所讲的宇宙发生的程序说,在还没有天地的时候,有一种混沌未分的气,后来这种气起了分化,轻清的气上浮为天,重浊的气下沉为地,这就是天地之始。
63、“道德经”说起“经”,必先言其“道”。道:就是自然界,就是你我他,所有植物生物、灰尘、细菌……一切一切所处的这个环境。
64、道生一道的意思是从一个道理中悟出另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