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行诗是一种具有特定韵律和结构的诗歌形式,其基本准则包括以下几点:
行数
通常由14行组成。
韵律和节奏
可以采用抑扬格五音步或抑扬格六音步的韵律模式。
每行通常包含5个音步,10个音节,每个音步由轻重两个音节组成,要求轻重读交替。
韵式
分为意大利体(或彼特拉克体)和英国体(或莎士比亚体)。
意大利体分为两个部分,前8行和余下的6行,韵脚模式为“a b b a a b b a”和“c d c d c d c d c d”。
英国体分为“4+4+4+2”的分段格式,韵脚模式为“abab,cdcd,efef,gg”或“abab,bcbc,cece,ff”。
结构
结构一般分为前后两部分,不同诗体前后两部分的行数不同,韵及韵脚也不同。
起承转合
诗歌通常遵守起承转合的规律,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情感深度。
结尾
最后一行往往是诗歌的高潮和结尾,应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音组
音组整齐,可以是英体或意体,或二者兼用。
修辞手法
使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这些准则指导着十四行诗的写作,使其成为一种既有规律又有艺术美感的诗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