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的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全面了解学生
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心理、学习和生活状况,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
通过多种方式与学生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班级日常管理
认真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维护班级良好秩序,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指导班委会和团队工作,营造民主和谐、团结互助、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
组织班级活动
组织、指导开展班会、团队会(日)、文体娱乐、社会实践、春(秋)游等各种形式的班级活动,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综合素质评价
组织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指导学生认真记载成长记录,实事求是地评定学生操行,向学校提出奖惩建议。
沟通协调
经常与任课教师和其他教职员工沟通,主动与学生家长、学生所在社区联系,努力形成教育合力。
制定工作计划
学期开始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确定工作的重点,安排好各项工作,了解和研究学生,掌握学生集体的发展情况、干部情况、班风、主流与倾向等。
学生个别教育
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具体情况出发,进行个别教育,尤其要做好学生的转化工作,努力帮助每个学生进步。
操行评定与奖惩工作
做好学生的操行评定,在有关部门领导下做好学生的奖惩工作,处理好本班学生中的偶发事件。
家访与社会联系
进行家访等社会联系工作,开好家长会,努力争取家庭和社会对班级工作的支持,构筑三结合教育网络。
组织课外活动
指导并帮助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文体活动、科技活动、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学生上好体育课,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培养班集体
培养和建设好班集体,指导班委会、少先队中队部的工作,发挥班队干部的模范作用,培养好学生干部,提高学生自理能力,把班级建设成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集体。
综上所述,小学班主任的职责是全面负责班级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指导工作,旨在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并协调各种教育资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