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的生平经历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早年生活与读书
孟浩然出生于689年,出身于襄阳城中一个薄有恒产的书香之家。他自幼苦学,并在唐圣历元年(698年)与弟弟一起读书学剑。唐景龙二年(708年),他20岁时游鹿门山,并作《题鹿门山》诗,这标志着他独特的诗风基本形成。
漫游求仕
在25至35岁之间,孟浩然辞亲远行,漫游长江流域,广交朋友,干谒公卿名流,以求进身之机。开元十二年(724年),他因玄宗在洛,前往洛阳求仕,但滞洛三年,一无所获。40岁时,他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尽管他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但最终未能获得官职。
长安时期
40岁后,孟浩然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以文会友,一时名动京华。在长安,他得到了很多人的赏识,也认识了很多文化界名流,包括张九龄、李白、杜甫、王维等顶流诗人。《新唐书》记载他在长安的行迹:“年四十,乃游京师。”
隐居生活
在经历了仕途的挫折和失望后,孟浩然选择修道归隐终身。他曾在鹿门山隐居读书,并在40岁后隐居长安。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张九龄招致幕府,但之后他再次选择隐居。孟浩然的晚年生活在鹿门山,过着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直到740年去世。
总结起来,孟浩然的生平经历了早年勤奋学习、中年漫游求仕、长安时期结识名流和晚年隐居山林四个阶段。他的诗歌创作在这四个阶段中逐渐成熟,风格也日趋自然淡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