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其起源有多种传说故事,以下是几个主要的传说:
纪念屈原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忠臣,因政治改革不被接受,被流放。
公元前278年,楚国被秦国攻破,屈原绝望地投汨罗江自尽。
为了防止鱼虾咬食屈原的身体,人们投入粽子,并划龙舟驱赶鱼虾。
此后,每年五月初五,人们通过赛龙舟、吃粽子来纪念屈原。
纪念伍子胥
伍子胥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忠臣,因忠言逆耳被吴王夫差赐死。
伍子胥死前要求将眼睛挖出挂在东门上,以见证越国灭吴。
伍子胥的尸体被装入皮革,于五月五日投入江中,人们划龙舟纪念他。
纪念孝女曹娥
东汉上虞人曹娥,父亲溺水,她在江边号哭十七天后,于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父亲尸体。
曹娥的孝行被传为佳话,人们在端午节纪念她。
其他传说
还有一些传说与恶月恶日、蓄兰沐浴、走黄巢等相关,但这些传说的流传度和影响力相对较小。
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都与这些传说故事紧密相关,体现了中国人对这个节日的重视和对先贤的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