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百草园 泥墙根一代:
百草园的泥墙根是孩子们玩耍的主要场所,他们在这里翻断砖、按斑蝥、拔何首乌根、摘覆盆子等,尽情享受户外活动的乐趣。
美女蛇的故事:长妈妈给孩子们讲述的美女蛇故事,增添了百草园的神秘色彩,给孩子们带来了无尽的遐想和恐惧。
冬天的百草园:雪地里捕鸟是冬天百草园的一大乐趣,孩子们在雪地里捉鸟,体验狩猎的快感。
三味书屋 问“怪哉虫”:
在三味书屋,鲁迅好奇地问先生“怪哉虫”是什么,体现了他对自然和知识的渴望。
三味书屋的花园玩:虽然主要是读书的地方,但孩子们也会抓住机会在花园里玩耍,寻找乐趣。
读书:三味书屋的主要活动是读书,学生们需要背诵经典文献,学习各种知识。
上课画画:在课堂上,学生们不仅读书,还会趁机画画,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体现了孩子们的童真和创造力。
三味书屋虽然是一个严肃的学习场所,但通过课间学生溜到后园嬉耍,老私塾先生在课堂上入神读书学生乘机偷乐的故事,使三味书屋充满了谐趣,表现了儿童不可压抑的快乐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