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人物读后感
1、《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原本仅55回后有后人编刻,从而变成56回由许多个生动的故事联起来,这些故事都是以真人真事为原型塑造的。全书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讽刺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了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和恶劣的生活气息
2、由孝子变成畜生,谁个使然?
3、然而,随着他经历了许多挫折和磨难,他逐渐变得成熟和慈悲,最终明白了人生的真谛。
4、但是匡超人什么时候开始变坏的呢?
5、程婴和公孙杵臼为帮助忠义的赵氏不惜牺牲生命,这种侠义之风着实让人钦佩。
6、儒林外史是一部充满了幽默和讽刺的小说,通过严监生这个角色的经历,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种种丑恶和荒谬。
7、这种感化人心的作为肯定能得到大家的敬佩,因此,被选为泰伯祠堂大典的主祭岂不是理所当然的事!
8、鲍文卿是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比较正面的人物之一,它虽然是一个戏子,却有着一般人所不拥有的高尚品质,他虽然身份低贱,但他也有着自己的原则,他遵守当时的礼法制度,他靠唱戏赚钱养家糊口,他所赚的钱都是辛苦钱,都是干净的钱,所有的朋友也是品质不低。
9、谁知倒霉事来,知县被革职摘印,匡超人也受了连累,只好到杭州避祸。于是结识了景兰江及他的一帮朋友。于是就忘却了他老父临终训诫“功名到底是身外之物,德行是要紧的”、“万不可贪图富贵,攀高结贵”。
10、通过严监生的成长历程,儒林外史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无情和虚伪,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人性的复杂和人生的意义。
11、我个人认为应该是读后感觉人物性格鲜明、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感人肺腑、催人奋进!
12、总结:鲍文卿他是个正直,重情重义,非常值得交友的人。
13、报仇成功后,程婴不图回报,不慕荣华,以死明志,追寻故友,这种情义深深感动了世代们。
14、不是有足够的仁心哪能做得来;最令人佩服的是应天府送来一个犯了赌博罪的监生,虞搏士不但不治他的罪,反而与他同吃同住,过了几日就放回了家。
15、王冕是个农民出身的放牛娃,他凭借聪明好学,但他从未踏入仕途,不被功名利禄所烦恼,凭借着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孝敬母亲自食其力,当他得知朝廷要他做官时,他逃进了会稽山隐居,因为他知道任何一个人,无论是什么出身,一旦身登官位就身不由己了。不能有自己的思想与活动,只能做一名没有灵魂的奴才了。他最终成了一个磊落潇洒的人。
16、于是,开始变坏。加之后来又结交作恶多端,罪孽深重的潘三,匡超人的善良心性也逐渐泯灭。继而作奸犯科、攫取赃银。再后来,对妻子薄情寡恩,隐瞒实情,停妻再娶,此人的堕落行径愈演愈烈,道德彻底沦丧!
17、作者用传记笔法交代了他的出生身世,带有传奇色彩。他早年聪慧,但科举并非顺利,五十多岁才中进士,为人极其忠厚,一直用行动诠释善举:受朋友之托,给予武书以关照;储信和伊昭劝他在春天时举行生日,以便收些礼金用来春游,被拒绝,这和范进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旧邻汤相公来找他,告诉他因缺钱用,把虞搏士让他住的房子拆卖了,虞搏士不但没有生气,还另给了银子让他再去租房住。
18、《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描写了富家公子潘金莲的婚姻生活,她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享乐主义,不惜出轨,与多个男人纠缠不清。
19、这也提醒我们要珍惜自己的家庭和爱情,不要贪图一时的快乐而忽略了内心真正的需求。
20、这几回,主要人物由马二先生过渡到匡超人。
21、读完这部小说,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作者的才华,还能够从中汲取到许多人生的智慧。
22、严监生这个角色一开始是一个很有才华但是很自私的人,他在儒林中爬升的过程中,不仅对别人不友善,而且对自己的家人也十分冷漠。
23、开始,他是多么勤快孝顺的儿子呀,没有他匡太公瘫痪在床,那会有一日好过,尤其是如厕之难,谁人能如此尽心尽力呢。当然,他辛勤读书也是真的,但也少不得为功名而为之。顺利得到知县李本瑛的赏识,自助银两命其去考试。结果自然考中。
24、鲁迅说"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这是一本很棒的书,这本书的意图清晰,人物刻画的深动形象,无不显示出了他们最深处的黑暗心情。就如王冕弃官隐居,匡超人的背弃遗训混官场,周进对于仕途的情有独钟,范进中举等等。
25、这一回让我深刻认识到了道德观念对人的影响,虚荣心和享乐主义会让人迷失方向,走向堕落。
26、人为了报仇竟然有如此大的力量、智慧、忍辱负重的精神。在仇恨面前,亲情,骨肉也变得不堪一击。
27、是八股取士的罪恶制度?是恶浊势力的社会风气?还是自身本性的劣根与动摇?还是兼而有之?
28、尤其是程婴,为了保护赵氏孤儿竟用自己的亲生骨肉为饵,来骗取屠岸贾的信任,而且甘心背负骂名十五载。
29、匡迥,刚出场时,受马二的恩惠,流落街头,靠拆字糊口,无钱回家。马二借与他十两银子,资助他回家尽孝,并一再叮嘱要举业进学。但有良心,他日后不该对马二先生不恭不敬,但是他不仅不心怀感恩,而且还言语诋毁、信口雌黄。可见其狼心狗肺!
30、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号粒民,清代小说家,安徽全椒人,是这本书的作者,他完美讽刺了当时的社会,是当时社会的一面当时封建的照妖镜,他通过对封建文人、官僚豪绅、市井无赖等各类人物无耻行为的真实生动的描写,深刻揭露了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的腐朽性,并涉及了政治制度、伦理道德、社会风气等等。这本书是当时讽刺的精品,同时也奠定了后来讽刺文体的发展
儒林外史人物读后感
31、这个故事就非常显而意见讽刺了当时封建的社会黑暗气氛,做官就没了灵魂,变成了会动的行尸走肉,这里的许多故事讲述了清朝科举制度腐败、八股文考试弊端百出,可以请人代考,可以行贿,可以冒名顶替,书中也有这样的描写。
32、吴敬梓并没有明言,但读者尽数明了,作者之高明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