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语文长句停顿方法一
2、抓标点符号停顿。根据标点符号不同的作用,读出合理的停顿,“句子”要读得平缓,“问号”要读出升调,“感叹号”要读出加重的语气。
3、加强范读,有声有色。低年级学生刚刚入学,对老师充满了好奇和崇敬之情。教师通过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朗读和丰富的肢体语言,把语感正确地传递给学生,这种有声、有形的范读,比起冷冰冰单调的停顿线更易被学生接受。
4、首先要教他们能正确地朗读课文,不要读错字词句,接下来要让他们流利地朗读课文,还要注意朗读的语速,该停顿的地方就停顿,当然最好就是要读懂课文,不过这一要求对低年级比较高。其实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老师教读或者放录音听,让他们一字一句地跟着读,听多了,读多了自然就会了
5、事实上,低年级学生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他们对于教师富有感情的朗读有着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如果他们的热情被充分激发出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也就自然呈现出来。
6、所以,当老师的不要着急,学的知识多了掌握的东西多了,自来就会读了。
7、把握句子的句意和结构,根据句子成分、标点符号等形式进行停顿。
8、一、加强范读,听思结合,化“停顿线”有形为无形
9、朗读应达到的要求:(1)正确读准每一个字,尤其是前鼻音、后鼻音、平舌音、翘舌音,或根据地方方言特点指导容易读错的音。
10、如《彩虹》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就针对这篇课文短语较多的情况,在学生初读课文后的生字词教学中,专门设置了从朗读词语到朗读短语的过渡,指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尝试将短语看作一个整体,并明确“的”字后面的词才是关键词。比如,我们从课文生字“壶”字入手,拓展到“水壶”,然后到“浇花用的水壶”,再逐步过渡到语句“你把浇花用的水壶”,让整个语句的朗读训练如同滚雪球一般,在层层推进中将字词和短语读好。如此一来,长句子的朗读在节奏、语气的调整上也就做到迎刃而解了。
11、二、聚焦文本短语,分解认知梯度展开朗读
12、意群停顿
13、教师范读时,可以让学生一边看书一边认真听,还可以鼓励学生跟着自己轻声地朗读句子,等学生学习的能力逐渐增强,可以读完完整的一句话,再让学生跟读。这样的范读形式,将有形停顿线变无形,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还能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4、在低年级教材的课文中,如果句子相对较长,一般都存在着定语、补语相对较多的情况。一年级学生难以从理性认知的层面理解句子的结构与层次,这也正是他们读不懂句子的主要原因所在。这就需要教师要将长句子进行合理的划分,指导学生读好划分后的短语,并将其当做一个整体来读,这对于学生厘清句子的主干和层次、分解长句子的朗读难度,都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15、有一个句中上升,因此就有了两个从高到低的语调群。听起来比较生动。
16、小学语文读好长句的方法
17、抓关键词停顿。指导学生读出逻辑重音,重音要通过增加声音的力度及强度体现出来。
18、因为你的孩子读书读不成句子,这是真的。
19、这是很正常的事呀,孩子还得经过两年的学习才能会读书,但是现在的孩子有的在学龄前父母就教孩子很多的字,这样的孩子读书是没问题的。
20、只有一个从高到低的语调群,听起来比较单调。
21、语文长句停顿方法
22、在这一案例中,教师一方面将长句子逐步缩短,降低学生朗读的难度;一方面,又从单个生字逐步向词语、短语和语句转化,在步步为营中突破了朗读的难度,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3、如部编版《夜色》一文虽然篇幅不长,但每个句子都包含了大约有10个生字,其中最长的一个分句生字就达到了15个。这对学生来说无疑具有较大的难度,教师就要借助声情并茂的示范性朗读,用自己的情感和语言展现文本所要表达的情韵,渲染出真实可感的课堂情境,让学生的身心浸润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不仅在聆听和目睹中感受到文本语言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在想象的过程中感受到月色的美好,品味到晚间花草散发出的浓郁生命气息。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引领学生关注教师示范朗读时的语气语调、表达和肢体语言,形成多方位的体验,让学生在绘声绘色的朗读中得到语感的训练。
24、毕竟一年级的学生,学会的字不多。念起来磕磕巴巴的。但是要鼓励孩子慢慢练。因为每一个人上一年级都是这样子的。
25、在生活语言中,把长句子分成几个语调群的现象是很普遍的,也就是说,句中上升是常有的现象。有时想要把句中某个字说的夸张一些,甚至可以把句中上升读得比第一个重读音节还要高。对于我们初学者,学习句中上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单调。
26、因此,教师在范读时,还应对学生提出思考的要求。如听听老师是
27、意群之间的停顿不是固定的,而是灵活的。可以按照个人的需要,可停顿也可不停顿,可多停顿也可少停顿。
28、因此,我们可以在句子中间选择任何一个你认为重要的重读音节,将嗓音提高,好像又开始了一个从高到低的递降过程。我们把每一个从高到低的递降过程的语调组合叫语调群。句中某个音节上升的现象叫做句中上升。
29、句子可以按照它的意思和结构分成小段,这样的小段就叫做意群。
30、句中上升
31、在说话和朗读时,意群的作用是:如果感到句子很长,一口气说不下来,可以在意群和意群之间有一个很短的停顿(换气)。正确的停顿应该在意群和意群之间。同一个意群内不应停顿。
32、只有勤奋的人,用功的人,天天读,就能够慢慢的把书读得好。每一句话,就会躲得流畅。那也得所有的字都认识,一年级里面的不认识他都会给你写上拼音呢。
33、三、改变言语形式,丰富认知意蕴展开朗读
34、对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的语言认知能力相对有限,对一些语句的处理尚难以独立完成,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朗读之前,充分发挥自身示范引领性的作用,为学生进行示范指导,为学生的模仿提供榜样性的支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就是师生双方围绕着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自然也就包括了教师对文本长句子的示范性朗读。
35、朗读时,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停顿需要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停顿的长短;句子中间的停顿,需要把握句子里的词意和语法结构,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宾语,再旁及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
36、(升高的这个音节quite可以用↑来表示)
37、在一个长句子中,如果有许多重读音节,按照降调的规律,应该逐个递降。但由于重读音节很多,声音会越来越低,不论是自己还是别人,都会感到不舒服,听起来会很单调,说到最后嗓音会低不下去。
38、听思结合,掌握方法。范读只是教师的一种教学手段,它的教学指向是帮助学生掌握合理停顿长句的方法。在学生学习长句的朗读时,教师应该时刻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试想,教师范读如果长期只让学生单纯模仿,缺少思考,学生没有自己的想法和理解,他们的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也难以掌握。
39、一、强化示范指导,践行积极模仿展开朗读
40、低年级的小朋友读课文时容易出现不整齐,语气拖拉的问题,我们老师应该予以纠正,在读课文时应该让他们用手指着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还要教会他们长句子之间的停顿,在读的时候加上一定的感情,做好停顿,专心用手指着读,就会好很多。
41、刚上学的孩子,认识的字太少,当然读书读不成句了。
42、还要读准轻声、儿化、变调。(2)读通句子。包括不多字、不少字、不错字,不颠倒、重复字句;读准标点符号的停顿和表达的语气;读好长句子中词语间的停顿和难读的句子。(3)流利朗读,并有一定语气。低年级读书是应该有个层次的,大体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正确读──流利读──理解读(或有感情读)。对于低年级来说,朗读的要求不是很高,能正确读是最基本的要求。在正确的基础上,逐渐达到流利,有感情。这个“有感情”也只是“读出合适的语气”“把句子的意思读出来”。这个要求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还是有些难度的,需要老师的示范和点拨指导。所以指导低年级学生朗读课文,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举几个成功的例子:例一:《画家和牧童》师:戴嵩听了牧童的话是怎样说的?请你们读读课文,画出他说的话。谁来读读?生:读“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了?”师:如果去掉几个字,你们再读读,感觉有什么不一样?生:读“我愿意听到你的批评,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了?”生:这样说,好像戴嵩没有礼貌。生:我觉得少了“很”字,好像戴嵩不是特别真心愿意听到批评。师:那戴嵩真的愿意听到批评了?生:是啊!师:那好,请读读他的话,看怎样说也让牧童知道他很愿意听到批评,面对批评一点也不生气呢?例二:《画家乡》生:读“……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师:我们看看他画的画,看他家乡的海到底有多宽有多蓝?生:他家乡的海看不到边,非常非常宽。生:大海像蓝天一样。生:大海非常蓝,像蓝色的宝石,还好像透明呢!师:所以课文中说:生:读“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师:你们读出了海的蓝,海的宽。能再读一遍吗?让我们再欣赏一下他家乡的大海的美丽吧!例三:《三个儿子》生:读“谁也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师:妈妈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呢?生:说他嗓子好。师:好到什么程度呢?生:谁也比不上他。师:你是这样读的,“谁也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想听听老师怎样读吗?看看我们谁读出了她妈妈要说的意思。师:“谁也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怎样读是夸他?生:老师这样读是夸他,说他谁也比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