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沙龙一般意为较大的客厅,是意大利语,后引申为贵妇人在客厅接待名流或学者的聚会。第一个举办文学沙龙的是德.朗布依埃侯爵夫人,她出身贵族,因厌倦烦琐粗鄙的宫廷交际,但又不愿意远离社交,于是在家中举办聚会。在十七、十八世纪时的法国,作为社交场所的沙龙,具有很大的影响。当时图书不像现在这样普及,各种宣传工具也不发达,一些文人学士往往在沙龙里朗诵自己的新作。在沙龙里传播信息,制造舆论,从高谈阔论中吸取富于智慧的语言,洞察人们的良知,自然也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2、《爱的教育》作者是意大利人艾得蒙多·德·亚米契斯.著名篇目有《七十八号犯人》、《颁奖仪式》、《争吵》、《姐姐寄语》、《费鲁乔的血》、《四月》、《迎接国王》等。
3、《小抄写员》被选入北京师范大学版、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材中;《卡罗纳》(原题为《卡罗纳的母亲》)被选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教材中;《争吵》被选入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材中。
4、意大利语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意大利语语言、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意大利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良好的熟巧训练,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具有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业务水平及较好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意大利专业基础阶段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基础意大利语、意大利语口语、意大利语听力、意大利国家概况、意大利语泛读等;高年级阶段主要开设高级意大利语,意大利语口笔译,意大利语写作等课程,着重培养学生意大利语的实践和应用能力,扩大知识面。
5、但丁被称为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又怎么说呢?其实这个问题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但丁的《神曲》中的内容与基督教的关联,重视完美,不正是“十”字的象征意义吗?而从作品的形式上说,“地狱”和“天堂”是中世纪宗教文学常用的格套,但丁将它发扬更为完备,这不正说明他重视使用中世纪文学艺术吗?
6、对18世纪瑞士德语文学发生过重要影响的,首先是苏黎世的约翰·雅科布·博德默(1698~1783)和约翰·雅科布·布赖丁格(1701~1776)。他们从1741年起同德国莱比锡大学教授戈特舍德进行的关于以哪一种外国文学为榜样的论争,影响了整个德国文学界。
7、由于瑞士使用四种语言,所以没有统一的民族文学。因此,瑞士文学又分为瑞士法语文学、瑞士德语文学、瑞士意大利语言文学和瑞士雷托曼语文学。
8、从十七世纪,巴黎的名人(多半是名媛贵妇)常把客厅变成著名的社交场所。进出者,每为戏剧家、小说家、诗人、音乐家、画家、评论家、哲学家和政治家等。他们志趣相投,聚会一堂,一边呷着饮料,欣赏典雅的音乐,一边就共同感兴趣的各种问题抱膝长谈,无拘无束。后来,人们便把这种形式的聚会叫做“沙龙”,并风靡于欧美各国文化界,十九世纪是它的鼎盛时期。
9、但丁算得上是第一个采用“文艺复兴”主义的作家,代表作《神曲》里面出现一些人文主义的精神,比如肯定人性。但时代的局限,也难免出现一些神学的东西,宣传神学的东西。
10、但丁之后,“文艺复兴”运动逐渐蓬勃发展起来,并迅速传播到欧洲其他各国。因此,但丁被认为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个作家,同时也是“文艺复兴”新时期的第一个作家。
1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具有代表性的欧洲系列丛书》中。
12、但丁是人文主义之父,是欧洲文学史上的一位伟人,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诗人。即使我对但丁不是过多了解,但文学史的课堂让我觉得恩格斯给予但丁的评价是真切的!他是外国文学史上的一个记忆点,一个闪亮的记忆点!
13、年被列入世界儿童文学最高奖——国际安徒生奖《青少年必读书目》之中。2001年被教育部指定为中小学语文新课标课外阅读书目。
14、“沙龙”有如下特点:1.定期举行;2.时间为晚上(因为灯光常能造出一种朦胧的、浪漫主义的美感,激起与会者的情趣、谈锋和灵感);3.人数不多,是个小圈子;4.自愿结合
15、第一十月始业日十七日............................002我们的先生十八日........................003灾难二十一日............................004格拉勃利亚的小孩二十二日...............
16、.006同窗朋友二十五日.......................
17、.008我的女先生二十七日.....................
18、欧洲中世纪文学教会是主要奠基者,基督教是当时封建社会的重要精神支柱。在中世纪繁荣时期——14世纪时,欧洲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14世纪出生在意大利的但丁酷爱文学,当时意大利地处欧洲与东方国家间的交通要道,工商业、银行业发展很快,后来建立城邦共和国由新兴资产阶级掌握城邦的实权,自此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也就产生了资本主义思想。但但丁呢是第一个使用“文艺复兴”主义的作家,人文主义重视理性,反对以宗教神学为中心的世界观,是文艺复兴时期所产生的,作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反对教会的指导思想。而但丁正是把这种思想贯穿于作品的作家,《神曲》是中世纪文学的总结性作品,也是新时代文学的序言,透漏出人文主义曙光,十分具有代表的揭示了时代特征。他抨击教会和教皇的贪暴专横(而此正是中世纪文学的特征),肯定现实生活和爱情的价值,肯定追求知识,重视古代文化。但丁颂扬上帝,赞美天堂,提倡苦修,但没有似中世纪蒙昧主义那样把现世生活说的一无是处,这符合人文主义重视理性。等等。
19、《爱的教育》超越了时代和国界的限制,被译成数百种文字,至今销量已超过15,000,000册,成为世界最受欢迎的读物之一。
20、博德默于1727年组织了“瑞士祖国历史学会”,聚集了18世纪瑞士文学界、思想界的知名人士,如哲学家约翰·卡斯帕尔·拉瓦特(1741~1801),著名的启蒙教育家亨利希·佩斯塔洛奇(1746~1827),诗人、画家、出版家萨洛蒙·盖斯纳(1730~1788)等。
21、《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被认为是意大利人必读的十本小说之一,是世界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名著,被各国公认为最富爱心和教育性的读物。朱光潜、丰子恺、茅盾、夏衍等学者曾将此书作为当时立达学园的重点读物。198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具有代表性的欧洲系列丛书》中。1994年被列入世界儿童文学最高奖——国际安徒生奖《青少年必读书目》之中。2001年被教育部指定为中小学语文新课标课外阅读书目。
22、意大利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意大利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意大利语高级人才。意大利是中国在欧洲非常重要的贸易伙伴。
23、《爱的教育》(教育部指定学生课外阅读书2015版本)全书共10卷100个章节《爱的教育》原名《考莱》,在意大利语中是“心”的意思。它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是一部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品,被认为是意大利人必读的十本小说之一,是世界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名著,被各国公认为最富爱心和教育性的读物。
24、.009贫民窟二十八日..........................011学校二十八日............................012少年爱国者(每月例话)....................013第二十一月烟囱扫除人一日..........................016万灵节二日..............................017好友卡隆四日............................018卖炭者与绅士七日........................019弟弟的女先生十日........................021我的母亲十日............................022朋友可莱谛十三日........................023校长先生十八日..........................026兵士二十二日............................027耐利的保护者二十三日....................029级长二十五日............................030少年侦探(每月例话)......................031贫民二十九日............................035第三十二月商人一日................................038虚荣心五日..............................039初雪十日................................040“小石匠”十一日........................042雪球十六日..............................043女教师十七日............................045访问负伤者十八日......
25、以上的述说也只是来揭示但丁是“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此外他是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还表现在他十分重视民族语言和民族传统。但丁被称为意大利语文学之父,他是第一个用意大利语来写作的作家,我想这一点也足以证明他重视民族语言吧!
26、瑞士有四个语言区,各有不同的文化传统,因而瑞士没有统一的民族文学。瑞士文学由瑞士德语文学、瑞士法语文学、瑞士意大利语文学、瑞士雷罗语文学组成。瑞士德语区主要在东部,这里从12世纪后半叶开始,产生了骑士爱情诗、宫廷史诗、民歌、戏剧等。但直到18世纪才产生出较有影响的作家,如约翰.骓科布.博德默约翰.雅科布.布赖丁格。
27、真正的瑞士德语文学是从12世纪开始。18世纪欧洲思想史上的启蒙运动,在17世纪末的瑞士德语区已经初露锋芒,约翰内斯·格罗布(1643~1697)和贝阿特·路易·德·穆拉尔特(1665~1749)的作品,表达了对法国专制政治的批判,歌颂自然与个性发展。
28、《爱的教育》作者是意大利人艾得蒙多·德·亚米契斯.著名篇目有《七十八号犯人》、《颁奖仪式》、《争吵》、《姐姐寄语》、《费鲁乔的血》、《四月》、《迎接国王》等。《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被认为是意大利人必读的十本小说之一,是世界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名著,被各国公认为最富爱心和教育性的读物。朱光潜、丰子恺、茅盾、夏衍等学者曾将此书作为当时立达学园的重点读物。198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具有代表性的欧洲系列丛书》中。1994年被列入世界儿童文学最高奖——国际安徒生奖《青少年必读书目》之中。2001年被教育部指定为中小学语文新课标课外阅读书目。
29、埃迪蒙托·德·亚米契斯亚米契斯一般指埃迪蒙托·德·亚米契斯艾德蒙多·德·亚米契斯,意大利因佩里亚人,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亚米契斯少年时于都灵就学,十五岁加入摩德纳军事学院,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亚米契斯的著名作品有《爱的教育》,是一部日记体小说,情感丰富且文笔优美。全书共一百篇文章,主要由三部分构成: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的十个月日记;他的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十则小故事,其中《少年笔耕》(《小抄写员》)、《寻母三千里》等篇目尤为知名。
30、.007义侠的行为二十六日.....................
31、在文学史中,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但丁作了精辟的评价:“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大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可恩格斯说这句话的原因何在呢?难道仅因为但丁是人文主义之父吗?仅是因为但丁是意大利语文学之父吗?不,不是的,但丁被给予如此评价绝不是简单的理由……
32、"意大利是第一个资本主义民族。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大人物就是意大利的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14世纪的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随之而来的”文艺复兴”。
33、在启蒙运动时期的瑞士文学中,田园诗形式占重要地位,反映出瑞士市民阶级在封建专制统治下逃避现实的倾向。与此同时,瑞士“第一个平民作家”乌尔里希·布雷克(1735~1798)以现实主义手法,真实地描写了社会地位低下的受损害、受侮辱的人的生活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