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2、然而水面上的萍踪流荡,却结成恬淡自如的美文,其感时伤世的忧患,叹息,悲愤,犹如没入海面的冰山底部,露出来的是阳光水气中若隐若现的优美的冰峰。
3、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4、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5、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6、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
7、难能的正是这种挣脱日常束缚的心灵的悠闲和精神的自由。
8、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人生无根蒂》
9、陌头车马去翩翩,白面怀书美少年。
10、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11、餐前一首诗
12、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13、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4、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15、孩子,愿你快快脱去幼稚和娇嫩,扬起创造的风帆,驶向成熟,驶向金色的海岸。
16、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送别》
17、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18、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19、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
20、少年听雨歌楼上。——蒋捷《虞美人·听雨》
2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杂诗·人生无根蒂》
22、磨一根开心的针,抽一根愉悦的线,穿起如意吉祥,为宝宝缝制一件好运的衣裳,祝福宝宝百日快乐,千时如意,万事顺心!
23、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4、文学赏析
2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26、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程颢《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
27、继而花较多笔墨写“船”,写北门外的“茶馆”。但若仔细品味,你会发现这种平淡正蕴涵着朱自清特有的审美情趣。
28、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
29、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李贺《致酒行》
30、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杨万里《舟过安仁》
31、作品一开始便透露出作者的理性精神和美学观,这同样是他观照、感受人生的一贯态度。
32、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3、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五首·其二》
34、新丰美酒一斗价值十千钱,出没五陵的游侠多是少年。
35、十年生死两茫茫。——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36、《满江红》岳飞
37、一个人就能拉开两张雕弓,敌骑千重全都不放在眼中。
38、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
39、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0、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4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4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43、男儿作健2向沙场3,自爱登台不望乡。
44、我们读他为孙福熙《山野掇拾》作的书评,极力称赞该书“一空依傍,所有的好处都只是作者自己的发见”;在《南京》一文中也强调只有“经过自家一番体贴”,才能不唱别人的老调,写出新鲜独特的感受。
45、沙场:战场。王翰《凉州曲》:“醉卧沙场翠莫笑。”
46、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二首·其二》
47、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李贺《七夕》
48、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9、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50、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书怀》
51、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
53、这首诗作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66),诗人年值十八岁,意气风发,负笈游学扬州,这时他血气方刚,对未来满怀憧憬,十分渴望为国家而献身,建立一番功业。于是慷慨激昂地写了这首诗来借以抒发豪情壮志。
54、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题诗后》
55、谁知道不能去边关的痛苦,纵然战死还留下侠骨芬芳。
56、《荷塘月色》写独处的妙处时,说“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57、白话译文
58、创作背景
59、他批评一般人跟在诗人文士的背后,随声附和地称道自己未曾亲历的扬州,仅靠着“耳食”来构筑关于扬州的海市蜃楼。
60、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61、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62、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63、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64、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贾岛《剑客》
65、词句注释
66、我倒宁愿把这篇“游记”看作类似于《荷塘月色》、《背影》的抒情文字,因为这是他在北平居住时所产生的怀旧情绪的抒写。
67、天尺五:离天一尺五,极写山高。
68、死去原知万事空,
69、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70、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71、后两句写男儿登临高台之上,勇武的形象光彩照人。“太白高高天尺五”用古谣《三秦记》以形容山高,另有“城南韦杜,去天尺五”,以形容豪门的势焰高张。这句是活用古谣的这两种意义,表示自己少年意气之盛,如太白高山,离天很近。末句再用宝刀来比喻自己的豪情,“宝刀明月共辉光”宝刀的寒光闪闪,足以令敌人胆寒。一个顶天立地的少年壮士的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
7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诗》
73、稻花香里说丰年。——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74、明天,这是个美丽灿烂、辉映着五光十色的迷人的字眼。愿你的明天无限美丽、无限灿烂、无限迷人!
75、扬州夏日赏析:朱自清一生似乎与“水”结了缘,四处漂泊。读书,工作,奔走在江浙各地,来往于南北之间。稍稍安定的时期,也只有在扬州的那十余年少年岁月和三十岁后定居北京的十年(其间到欧洲旅行一年)。四十岁时抗战爆发,又自北平匆匆南下,萍踪遍及南方诸城。四十九岁返回北京,安顿方及两年,不幸患病逝世。
76、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77、少年行1清朝黄景仁
78、无寻处,惟有少年心。——章良能《小重山·柳暗花明春事深》
79、这些都是用了心力去写的。《扬州的夏日》也是如此。而且,依我看,这篇笔墨简省的短文,竟可以看作朱自清一生漂泊心态的美学象征。
8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81、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是、少年游。——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82、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叶绍翁《夜书所见》
83、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国殇》
84、这或者就是漂泊者的美学吧?《扬州的夏日》从体裁、写法上看都是游记。不过,我觉得它与其他游记不同之处,在于作者所写的扬州,实际上是他曾久居十余年的第二故乡。
85、诗翁它日扬州梦,回施京华美少年
86、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87、《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88、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89、家祭无忘告乃翁。
90、这大概是他爱读游记,爱写游记而游记又如此之多的缘故之一吧?因此,似乎也可以把他的游记看作那个动乱时代的忧患之书。
91、但悲不见九州同。
92、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93、少年行:乐府《杂曲歌辞》题名。内容多咏少年轻生重义、任侠游乐之事。
94、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韩愈《春雪》
95、《示儿》陆游
96、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贾岛《寻隐者不遇》
97、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淇奥》
98、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
99、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100、僵卧孤村不自哀,
101、太白:山名,在今陕西鄘县东南。用《三秦记》:“武功太白,去天三百。”
102、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103、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题菊花》
104、在记叙唯一令他怀念的扬州的夏日风光时,他仿佛也有点平铺直叙:只是一路领着读者沿蜿蜒的护城河随意游览,逐次介绍各著名景点的特色。
105、作健:振作强健之气。用乐府歌辞《企喻歌》“男儿欲作健。”
106、前两句诗人以一个少年入手,认为男儿应当奋发有为、奔赴战场。“男儿作健向沙场”一开篇诗人便直吐胸臆“男儿作健向沙场”。好男儿应去从军,在沙场上逞英豪,建功立业。这句化用乐府歌辞《企喻歌》,写得激昂慷慨,雄姿英发。接着写男子愿意为国捐躯,义无反顾之决心。“自爱登台不望乡”,要登的是单于台,受降台,而不是望乡台。十分有“出不入兮往不返”的气概。
107、尚思为国戍轮台。
108、他的一生,从来没有在一个地方住过这么久的时间。因此,写扬州,不像写别的地方,如南京之秦淮河,如欧洲的罗马古城,伦敦书铺那样有“异域感”。
109、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110、他虽爱扬州的秀水,但又批评“瘦西湖”这个名字是“假西湖之名以行”,“雅得这样俗”。
111、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苏轼《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
112、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
113、而《扬州的夏日》就是他这种理性精神和美学观的实践。
114、接下来的笔墨就都或直接或间接地落在“水”上了:乘船游览,所行的是蜿蜒曲折的江南水道;小金山、法海寺、五亭桥、平山堂,都因为得了一泓碧水的灵气而生动如画;谈船的花样种类和“瘦西湖上的船娘”,更是为了衬托扬州特有的水趣。您瞧,在他眼里,“一个人坐在船中,让一个人站在船尾上用竹篙一下一下地撑着,简直是一首唐诗,或一幅山水画。”至于茶馆的妙趣,也得之于“水”。因为茶馆一面临河,不仅便于茶客和乘客的随意交流,而且船上人兴致一来也可以向茶馆要一壶茶或一两种“小笼点心”,在河中悠哉悠哉地享用,游船简直就是流动的茶馆。扬州的湖色水光虽未被刻意描绘,然而流溢于笔底的尽是关于扬州之水的富于情韵的美感。这就是作者对扬州之夏的独特感觉,也就是朱自清眼中雅趣横生的扬州。读到文章最后“又得浮生平日闲”这寥寥几句由衷眷恋意兴盎然的人生余暇的话,谁能说他对扬州的“憎恶”掩住了爱好呢?!这篇作品笔墨简省,叙述舒缓自如。看得出作者不像前期写《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那样去着意抒写面对秦淮夜色歌妓时的情感波澜,对于他所感兴趣的“瘦西湖的船娘”的描写只是轻轻数笔勾勒,内心再也没有少游秦淮时微妙的道德冲突;也不像后期游记有意将“我”隐去,以工笔细致描摹客观对象(如《罗马》等篇),而是在悠然舒徐,洒脱自然的笔调中含蓄地寓托自己的情感。与这一渐趋练达的抒情风格有关的,是作品语言的平易畅达,早期散文那种刻意雕琢的脆生生的文人白话,已经“洗尽铅华无雕饰”,如出水芙蓉,明净随意,一秉天然。在朱自清的散文中,《扬州的夏日》既不是足以传位的“太子”,也算不得受宠的“幼女”。收入1936年版《你我》集时,作者的自序只说其中“最中意的文字”是《论无话可说》,还连带提及大部分篇章的写作背景,却没有关于它的片言只语。诚然,若论写景状物的优美细腻,人们想到的总是《荷塘月色》;若论思乡怀旧的一往情深呢,人们又会举出《背影》来。作为游记。它前面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早已把作者少游秦淮时澄明而幽微的矛盾心理抒写得娓娓动人;它后面的《欧游杂记》、《伦敦杂记》似乎更能曲传他告别浪漫时淡泊宁静的中年心态。然而,恰是这篇名气不大的作品,融合了作者早期散文的情致和后期散文更加口语化的语言风格,而且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朱自清在漂泊中澹然澄观的散文美学——漂泊者的美学。它既有唐诗的丰神情韵,又渗透着宋诗的筋骨思理,与那些名篇一样值得细细玩味。
115、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六》
116、高台上仿佛一伸手就能把太白星摘到,腰间宝刀与天边明月相映着进射寒光。
117、全诗语言豪壮,刻画的少年男儿的英武形象光彩照人,栩栩如生,读来令人振奋。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最可宝贵的时光,在这时期“作健向沙场”,让“宝刀明月共辉光”,即拿起武器戍守边防,建立功业,无疑十分光荣
118、甚至“他的憎恶也许掩住了他的爱好。”
119、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饮中八仙歌》
120、《荷塘月色》隐约中带有逃避现实的情调,于孤独自处时悄然享受自我与自然之恬然默契之美;《背影》恐怕更缘起于独处时对于父亲刻骨铭心的怀念。
121、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2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123、一襟余恨宫魂断,年年翠阴庭树。——王沂孙《齐天乐·蝉》
12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125、愿你像松柏一样坚定,像杨柳一样柔韧,像花朵一样妩媚。
126、才从军便作汉朝的羽林郎,一开始就随将军鏖战渔阳。
127、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锦瑟》
128、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129、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130、铁马冰河入梦来。
13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13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题都城南庄》
133、何况他的叙述处处巧运机心呢!
134、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135、王师北定中原日,
136、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137、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38、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偶成》
139、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140、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141、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42、他说扬州夏日的好处大半在“水”上,由此引发关于南北方差异的议论,褒贬之中令人隐约感到他的思乡之深之切。
143、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144、他的散文的妙处,恐怕也就在这里。
145、韶华不为少年留。——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146、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47、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劝学诗》
148、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遣怀》
149、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袁枚《所见》
150、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陈与义《登岳阳楼》
151、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吕岩《牧童》
152、共辉光:相映生辉。
153、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154、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
155、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156、夜闻卧听风吹雨,
157、无论是游记,还是别的,他都力图“一空依傍”,独出机杼,用自己的心去亲历体贴一番。
158、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159、当年万里觅封侯。——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160、太白4高高天尺五5,宝刀明月共辉光6。
161、未霜杨柳老多病,既雨芙蓉美少年。
162、好男儿振奋雄心戍边卫国奔赴沙场,喜欢登上高台远眺,却不是为了望乡。
163、他开篇即说,由于久住扬州,他不像一般人那样,对扬州抱有那么多美丽的幻想。
16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及其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65、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66、今年冷落江南夜,心事有谁知。——萨都剌《小阑干·去年人在凤凰池》
167、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秦韬玉《贫女》
168、相逢时意气投合为君痛饮,骏马就拴在酒楼下垂柳边。
169、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杜秋娘《金缕衣》
170、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171、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李白《渡荆门送别》
172、这正是朱自清“自清”的地方。
173、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174、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吕岩《牧童》
175、铺床铺床,喜气洋洋,各位亲戚,听撒洞房。一撒荣华并富贵,二撒金玉满池塘,三撒三元及第早,四撒龙凤配吉祥,五撒屋子拜宰相,六撒六合同春长,七撒夫妻同偕老,八撒八马转回乡,九撒九九多长寿,十撒十全大吉祥。新人房里好嫁妆,两面摆的柜和箱,中间架的百子床,棉质被窝铺满床,麒麟送子高堂上,五男二女世无双,新人丽貌赛天仙,月星嫦娥下九天,双双成对百年好,二人好事并头莲,少年美貌对少年,好事合福二神仙,手挽手啊肩并肩,常发齐财万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