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摘抄屋-摘抄生活中值得收藏的文案句子

长句改短句 中国画讲究虚实相生-132句优选

1、金属颜料:画家使用金属颜料由来已久,最早是在唐朝。金属颜料主要是金箔、金粉;银箔银粉。金箔一方面使用在背景上,另一方面主要是使用在局部贴金。

2、关于用白的问题:

3、三、化工颜料(不同于盒装软管的,也为块状)

4、、中国画,顾名思义,是中国的画,也是中国的骄傲,更是中国人的骄傲。当然,我也以中国画为骄傲,当代中国画在世界艺术领域中自成体系。按其题材和表现对象大致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界画、花卉、瓜果、翎毛、走兽、虫鱼等画科;按表现方法有工笔、写意、钩勒、设色、水墨等技法形式,设色又可分为金碧、大小青绿,没骨、泼彩、淡彩、浅绛等几种。主要运用线条和墨色的变化,以钩、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虚、实、疏、密和留白等表现手法,来描绘物象与经营位置。

5、明代绘画流派纷呈,各领风骚。明初君主通过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为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安定和生产力的恢复发展提供了保证,至明嘉靖、万历年间,经济文化趋于繁荣昌盛,生产力水平已经达到封建社会的高峰。传统的科学技术成果逐步得以总结,并蕴含着走向近代的因素;思想文化领域灿烂繁盛,并产生新的变化。

6、绘画愈像雕刻,映在我眼里愈觉得它是出色的作品,雕刻愈像绘画,我就愈觉得它是拙劣的作品;雕刻是绘画的火把,它们就如太阳与月亮的光,有天壤之别。

7、朱磦是朱砂最细的形态,所以有些画家在使用时以薄涂法来形成水色透明的颜色效果。

8、、画面透出的某种力量会把你的思绪带到一个意想不到的意识层面上。这里,还可以看出他以人道为皈依,深切地为人类的命运忧伤,在不停地精神追问中,焚膏继晷地内耗着自己的良知、激情、灵慧和生命,有的甚至渗透出一种撕裂般地疼痛,奔涌着悲悯人间苦难的爱的激流。

9、库金(足金金箔):绘画中常用,往往是98%的纯金和2%的纯银合成。

10、、中国绘画历史悠远,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墨笔、线条为骨架,写实与表意相结合,强调画的意境与神韵,既简明大略又深邃悠远,形成了中国绘画特有的风采。而其中的线条则是中国画的精髓所在。它是表达物象结构的骨架,是中国绘画中最基本、最简练、最具概括性的艺术语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中国画的独特艺术魅力具体表现在:中国画重视空白的运用,有"虚实相生"的效果;中国画重视艺术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以形写神",讲究意境、神韵;中国画与书法有很深的渊源,即"书画同源"、"书画同法";中国画与诗有相通之处,因而推崇"画中有诗";中国画还经常使用印章,是点缀,也增加韵味和美感.

11、、徐悲鸿取法西方古典写实绘画,力倡用"写实主义"改造中国画,强调"尽精微、致辞广大"、"惟妙惟肖"、"直接师法造化",特别是他的"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论,在画史上产生了划时代的效果,宣布了从顾恺之到任伯年一千多年间勾红填色形式的大体结束和一代新形式国画的诞生。他的写实主张和从苏联引进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并为一体,成为本世纪最大的主流画派。

12、中国画很重视空白的运用,造成虚实相生。,虚实相生主要是以虚托实。摆实即是布虚,虚布不好,直接影响实的艺术效果,容易使画面充塞。

13、传统的中国画颜料,它一般分成矿物颜料与植物颜料两大类,从使用历史上讲,应先有矿物、后有植物,就象用墨先有松烟、后有油烟。

14、经营位置

15、三、中国画历史:

16、、春天,中国的春天。画家,尤其是花鸟画家们也随万物一起“复苏”。此次讲学归来,他为自己的创作注入了新的元素。他将西洋艺术与中国画传统有机结合,精妙绝伦地融会贯通;他也不再拘泥于仅仅描绘折枝花卉,而是自觉地向浩瀚的抽象形式借鉴,使自己的中国花鸟画表现增强了气势,扩大了意象的延伸。自此,张万琪画的传统中国花鸟画,明显地带上了抽象意味。

17、所谓传移摹写指的是写生和临摹,对真人真物进行写生,对古代作品进行临摹,这是一种学习自然和继承传统的学习方法。

18、中国画讲究水墨的虚实变化、对立统一。《老子》:“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无、有”即虚和实的关系,“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中国绘画,虚实关系亦然,二者对立又相互依存,也相互转化。水墨交融,变化万千,成一切美妙之法门。

19、主要色彩有以下几种:

20、、千年以来,文人画家置身世俗政治的森严壁垒,借寓梅兰竹菊和山水,以艺术品位和人生意境的高度,以自由、野逸与疏放的移情,抵挡官场黑暗与异族压迫带来的心灵压抑,以个人的价值与尊严丰满了中华文化的羽翼。所以,文人画一直来都是布衣才俊、隐者高士、正直文官和知识贵族抒发胸怀,言明心志的艺术载体。

21、老师运用一支行云流水的画笔,于水墨流动间,在传统的中国画里创造性地有机融入了西方现代艺术的视觉元素,向世人显示了一个中国传统美学的意境。

22、传统国画颜色介绍:

23、、画面的上半段似乎都处于动态之势,但都“动”就不平稳了,所以画家特别在画面的中下段巧妙安排了大块平静的水面,使欣赏者在拍手惊呼的同时,又能享受到如水般的宁静。画家构图的目的,就在于把所绘物象的各种“势”联系起来,形成统一的大“势”,这是陈励忠山水画“取势”的高明之处。

24、四、分类:

25、藤黄(有毒)

26、、中国花鸟画上独辟蹊径的创新和前无古人的创作,令张万琪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画作频频冲击国家级美术展览,也屡屡为各级美术馆收藏,他的画风渐渐成为中国花鸟画中一股个性极为明显、风格极为明媚的新风。事实上,这些年来,张万琪老师在中国花鸟画上的创新和发展起到了实际意义上的启迪和引领作用。

27、紫赤金(略带红色):主要贴寺庙中的佛像。

28、朱膘(朱砂中提炼、最上面的一层)

29、、他而今年过花甲,早期学画的条件很苦,起先是画中国画,后来转型画水彩,因此张老师的作品自成一派,国画里有西画的缤纷色彩与感染力,水彩画里蕴含国画的气韵和意境,后来张老师对抽象水墨画又有所研究,近期的水墨抽象是他自己比较得意的风格,他说他以前不懂抽象艺术,让他对当代艺术有改观的是看到台湾的赵无极老师的作品,让他激动万分,他说抽象画很有表现力,可以打动人。

30、如何辨别真假中国画颜料,特别是马利牌的中国画颜料。

31、雄黄(又称雄精)

32、、画出时代的“春云浮空,秋水行地”,写出人生的“干裂秋风,润含春雨”。为艺术的人生,为人生的艺术,留下自己的“春秋笔墨”,用精品和精典,用精力和精神,再写新的“笔墨春秋”。

33、水在宣纸上干涸后,它身后留下的痕迹,构成了一种完全“透明”的绘画,一种与西画截然不同的水的空白的绘画。

34、悠久,远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画在丝织品上的绘画——帛画,这之前又有原始岩画和彩陶画。春秋战国最为著名的有《御龙图》帛画。它是在丝织品上绘画。这些早期绘画奠定了后世中国画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的基础。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域外文化的输入与本土文化所产生的撞击及融合,使这时的绘画形成以宗教绘画为主的局面,描绘本土历史人物、取材文学作品亦占一定比例,山水画、花鸟画亦在此时萌芽。隋唐时期社会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绘画也随之呈现出全面繁荣的局面。山水画、花鸟画已发展成熟,宗教画达到了顶峰,并出现了世俗化倾向;人物画以表现贵族生活为主,并出现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人物造型。五代两宋又进一步成熟和更加繁荣,人物画已转入描绘世俗生活,宗教画渐趋衰退,山水画、花鸟画跃居画坛主流。而文人画的出现及其在后世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画的创作观念和表现方法。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得到突出发展,文人画和风俗画成为中国画的主流,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稳定,文化艺术领域空前繁荣,涌现出很多热爱生活、崇尚艺术的伟大画家,历代画家们创作出了名垂千古的传世名画。

35、还有判断国画颜料好坏要先分清是植物性颜料还是矿物性颜料,因两种颜料最最终都将与胶水进行调和,所以好坏之分是在源头上。另外说一下:胶水的调和也是有讲究的,用什么胶以及胶水的温度对植物性颜料和矿物性颜料都是不一样的,优质的国画染料是现用现调并且需要一定的经验和技术。至于“什么样的效果是好颜料”是个很宽范的问题总之:好颜料一要好用,二要能够准确表现作者想表达的颜色愿望。

36、、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中国画就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一颗灿烂明珠。中国画,也称国画,至今已有5000年多历史了。它是以线的造型,墨色的变化来描绘物象,主要的绘画工具是毛笔、水墨和颜料、宣纸,被人们称作“文房四宝”。国画的内容广泛,有人物,山水、花鸟……一幅完整的国画,有画面、落款、印章三个部分组成。再通过装裱,把作品打扮成手卷、横披、条幅、中堂、册页、斗方等秀气庄重,诱人喜爱的瑰宝。历来评价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就是“化境”所谓化境,就是对画家主观能动性而言,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对传统文化的吸收消化,二是对现实生活的吸收消化。画家只有在这两者之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就是说,意境是作者主观之意与现实生活之境辩证统一的结果,是画的灵魂。同时又是画家的艺术修养,生活积累,道德品质,绘画技巧的总和。

37、所谓骨法指的是人物的外形特征,后泛指一些描绘对象的轮廓。用笔,就是中国画特有的笔墨技法。骨法用笔总的来说,就是指怎样用笔墨技法恰当地把对象的形状和质感画出来。如果我们把气韵生动理解为“神”,那么也就可以简单地把骨法用笔理解为“形”了,因此,气韵生动和骨法用笔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形”的描写借助于笔墨写出来,而写形又不仅是手段,其目的是表现“神”,这与顾恺之的“以形写神”地表现客体的法则是一致的。

38、所谓经营位置指的是设计方法,是根据画面的需要,安排调度形象,即通过所说的谋篇布局,来体现作品的整体效果。中国画也是历来重视构图的,它讲究宾主、呼应、虚实、繁简、疏密、藏露、参差等种种关系。

39、明代画坛沿着元代已呈现的变化继续演变发展,文人画和风俗画绘成洪流,并形成诸多流派;山水、花鸟题材流行,人物画衰微;水墨技法不断创新,进一步丰富了笔墨表现能力;创作宗旨更强调抒写主观情趣,追求笔情墨韵。明代绘画前期,有继承元代水墨画法的文人画;宫廷“院体”绘画;由戴进、吴伟创立的“浙派”绘画。代表画家有:刘俊、倪端、商喜、谢环、李在、边景昭、吕纪、林良、戴进、吴伟、张路。明代绘画中期,苏州崛起“吴门四家”,沈周、文徵明形成声势煊赫的“吴门画派”,弘扬文人画传统,唐寅、仇英兼取“院体”、文人画之长,形成新的面貌。代表画家有:周臣、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文嘉。明代绘画后期,山水画成为主流,文人写意花鸟画也迅猛发展,画坛尊吴门画派为首。代表画家有:张宏、徐渭、陈淳、篮瑛、项圣谟、吴彬、丁云鹏、陈洪绶、崔子忠、曾鲸。

40、田赤金(呈淡黄色):相当于14K的金。

41、气韵生动

42、石绿(分头、二、三、四绿)

43、判断国画颜料真假,要看细腻程度,色彩纯度,画后变色的程度,毛笔用后是否挂笔,都能判断颜色的好坏。

44、传移摹写

45、、行云在天,流水在地。为了寻找更广泛的创作题库,画家几乎踏遍了中国的所有名山大川。他曾在松花江边寻觅高粱,澜沧江边亲近水牛;也曾在内蒙古大草原追逐马群,舟山群岛的礁石上迎接朝阳。在他的笔下,那清绿纯净的溪滩,那花香扑鼻的山涧,江边的翠竹,岭上的紫藤,似乎都是他笔下喷涌的山泉,时时会升腾起童年生活的亲切印记。

46、上色的薄厚问题:

47、他的画也大多以家乡那山那水那花那草为原形,画中风味独特,比如他笔下的菊花,与许多画家不同,他的菊花中透出一股野味,把你带入溪水潺潺、野菊盛开的山间。

48、传统认为颜色应薄上,但是要表现出厚重的感觉,往往一遍遍用较薄的颜色反复上色,最终形成一种多层叠加的厚重效果。薄上色法可以说最好是把握在用绢画时,手放于绢面之上抚摸画面不觉有色的粗糙感,而还能清晰地感觉到绢丝的经纬。我们今天看到的许多古画上,都有着细腻而厚重的色彩,颜色的质地很细。其实这里还要说明一点,重彩中的重,是厚重的意思,而不是厚厚的颜色。

49、、中国画的中国味最主要表现是笔墨线条,发挥毛笔、水、墨、宣纸、等工具灵活多变的特殊性能和画家个人感性及书法艺术功力,使中国画的线条具有千变万化的笔墨趣味,形成绝妙的韵味十足的艺术线条美。而不是像西方的传教士郎世宁那样画中国画,虽然把形象画得维妙维肖,就是缺乏中国味的线条美。

50、应物象形

51、他的画风渐渐成为中国花鸟画中一股个性极为明显、风格极为明媚的新风。

52、赭石(分深赭、浅赭)

53、真品95马利水粉颜料标签上的马头注册商标,圆圈直径约9.5毫米,假马利水粉颜料标签上的马头注册商标圆圈比较大,直径约11毫米。

54、、嫩江县的第一本书画作品集,在“点燃激情,传递梦想”的北京奥运火炬传递过程中,为人们捧出一片春的绚烂。尽管这绚烂未免来得晚些,尽管这片北国的春色中难免有去秋的败叶枯枝,然而,毕竟在书画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她仍然是目前黑河这片寒地黑土上暨各市县中最先绽放出的第一本美术之花。

55、气韵生动是指画面形象的精神气质生动活泼、活灵活现、鲜明突出,也就是“形神兼备”。中国画要求不仅要描绘出对象的外形,而且要表现出它的精神。人物有精神,山水、花鸟也要有精神。达到神似,就能气韵生动。许多画家认为,没有气韵的作品是不能称之为画的。当然,要表现出艺术形象的气韵,即艺术形象的生动性、真实性,与其他五法分不开。气韵生动也离不开构图立意、笔墨技法,因此,它和其余五法是一个整体。其他五法同时也离不开气韵生动,否则,就成为缺乏灵魂的纯技术性的东西。

56、水色(透明色):水色主要是由一些天然植物为主材料,配以少量动物质材料、矿物质细粉颜料组成。石色与水色一般是相互结合着使用于国画中,已达到浓淡相间、虚实相生的丰富效果。

57、在国画中,特别是工笔画中,白色使用的概率还是比较高的。但是它并不是为了增加厚重感。白色可以用于画领口、袖口;衣服上的图案;土裙(就是仕女最下面穿的裙子);以及和其它颜色混合出的肤色等等……

58、铅粉(易变黑,常用钛白粉代替)

59、国画一词起源于汉代,汉朝人认为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称为中国,将中国的绘画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写意。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知。

60、一、矿物颜料

61、、尤其《潇湘风雨》中竹子,枝干挺拔遒劲,墨虽淡却筋节有力。而竹叶秃笔横扫,依风势倾斜。风雨来临,夸张地几呈平行之势,有力地表现了疾风狂吹的情形,此时双雀飞来,竹旁顽石阔笔涂写,与竹浑然一体,更加突出了竹竿迎风屹立的不屈,并给予有力的支持,显示了两种力量的强烈的对抗性,赞颂了竹子与狂风顽强苦斗的精神。

62、所谓应物象形指的是画家在描绘对象过程中,要顺应事物的本来面貌,用造型手段把它表现出来。也就是说,描绘事物要有一定的客观事物作为依托,作为凭借,也就是客观地反映事物、描绘对象,不能随意地主观臆造。但是,作为艺术,也可以在尊重客观事物的前提下进行取舍、概括、想象和夸张。

63、、春秋,是时光、是岁月、是历史、是人生,是播种、是收获。而笔墨,则不仅仅是书画艺术本身,也是书写人生,记载历史,描绘时代,展示心灵。不管你是用墨笔还是彩笔,不管是淡雅的墨分五彩,还是厚重的油彩斑斓。

64、五:补充赞美画的句子:

65、需要说明的是:石青与石绿一般分类较细:分成头青、二青、三青、四青等头青色最重,四青色最浅,石绿同理。

66、厚重感在前面已经提到,它是多层叠加出的效果,而不是简单的通过加白达到的,国画中的白要小心使用,锌钛白(锡管装的)中的胶性很大,一旦画上就不好去掉,所以要十分慎重。特别是蛤粉(粉末状),这种颜色在使用中十分不稳定。在加胶时,只要蛤粉一湿立刻变得十分透明,但是在颜色完全干透以后又显得特别的白,在染时要全凭经验十分不易。因为白色是覆盖性色彩,所以在使用时多使用勾填法,留出墨线贴着线的边缘完成涂色,要做到色不压线、色不离线。

67、从我的经验上看,水彩颜色是可以使用的,但是要注意要用性能较稳定的水彩颜色,比如日本的、英国的,如果怕在装裱时“跑”可以在水彩色中稍加一些胶就可以了。另外还可以用丙烯颜色,性能也很好,但是要注意丙烯色中的胶性较大,如果颜色画错了,颜色干后就无法洗掉了。

68、、细细品味画家的这幅巨型国画,一个突出的感觉是它的“气韵生动”。气韵生动是画面表现出来的“生命的节奏”或“有节奏的生命”的视觉形象,就是一幅画中各形式要素间有机联系形成的“一气贯通”、“浑然天成”的感觉。请看,画面中每一种景物都在动,云蒸霞蔚是动,旭日东升是动,山势挺拔是动,城市拔节是动,瀑布飞流是动,鸟语花香是动,但所有这些的“动”都在帮衬高架上动车的“动”。

69、画黑的颜色有几种办法,一种是用淡墨一遍一遍的上,直到达到黑的效果为止。画时注意,要是想达到黑色偏暖的话就用油烟墨;想要发冷的黑的话用松烟墨。另一种是厚涂法,用国画色(上海马利牌颜料)中的黑色,涂几遍就能达到很黑的效果。在绢上尤其明显。(这可是秘密噢)

70、缕缕墨香萦绕在心灵深处,绚丽的色彩渲染在宣纸表面,一枚精致的印章映入眼帘,水杯中的水折射出了细微描绘的身影,作品高悬在墙面。

71、画中竹子,枝干挺拔遒劲,墨虽淡却筋节有力。而竹叶秃笔横扫,依风势倾斜。风雨来临,夸张地几呈平行之势,有力地表现了疾风狂吹的情形。

72、、而历史上对人的灵与肉有震撼力的艺术作品,莫不是饱蓄人性和有血性的抒情意识的视觉展开。他关注的始终是人类的终极问题。他拥抱的是整个世界,按自己的意愿组织世界,揭示世界,提供给人们某种哲学上的参悟。

73、国画颜料的辨别和使用技巧具体如下:

74、、他的中国画乱中有序,拙中见奇,他画笔下的“并蒂”、“春晓”、“秋远”,一花一鸟都倾注着他自己独有的思想感情,一幅幅画上都画出了一种情调,表露出一种情思,引发了观者的共鸣,他的《望秋》获中国扇面书画艺术展金奖,《映红》获水墨状态――现代书法美术家作品邀请展金奖,九十年代连续三年在新加坡“中国书法美术家作品邀请展”上获金奖。

75、浓墨,勾勒;淡墨,烘托;轻彩,渲染。顺着一级一级从云端莫名延伸出来的石阶,缓缓地向上。

76、他的画中常有不中不西,不洋不土,来古不今,没有规矩,不按常理,将传统和“野性”糅合在一起。然而,就是这样一种不定格,使他的画有着一种特有的艺术感。

77、他的中国画乱中有序,拙中见奇,他画笔下的“并蒂”、“春晓”、“秋远”,一花一鸟都倾注着他自己独有的思想感情,一幅幅画上都画出了一种情调,表露出一种情思,引发了观者的共鸣。

78、这幅《云阳山下春意浓》,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陈励忠在中国山水画的现代性探索上又迈出新的一步,使山水画创作更符合时代精神。

79、石色(不透明色):石色即是矿物质颜色,石色除了使用在绘画中,还应用于壁画、建筑彩绘等地方。在我国古代,画家们有一套十分系统而完整的使用石色的方法,但随着明、清画家对工笔绘画的认识逐渐淡薄,所以,传统制造石色的方法几近失传。今天有许多学者到日本学来了当年日本人从我国学去的制颜色方法,才有现在较为丰富的品种供画家使用。

80、、著名油画《我后》、《田横五百士》,国画有《九方皋》、《愚公移山》、《会师东京》等,最为所重。画马为世所称,笔力雄健,气魄恢宏,布避设色,均有新意。

81、西洋红:在国画色中的名目较多,又叫做曙红、牡丹红等。

82、、正如石涛诗云:“吾写此纸时,心入春江水,江花随我开,江水随我起。”只有达到这种神与物化,物我两忘的境界,而这种境界不像文学作品,可以描写情节或精微的细节感动人,而是全凭画家在极为有限的画面中描绘出景物的精神气质,同时注入画家的情感,画才会成为无言的诗,哪怕是画的一草一木,也是让人百看不厌,耐人寻味,中国画的中国味就妙不可言了!否则,画得再像也只能是表面现象而已,谁又能为之动情呢?!

83、我们现在用得最多的当数上海马利实业画材有限公司生产的“马利牌”中国画颜料,使用方便、但易退色。

84、随类赋彩

85、远古时的岩画上留下的鲜艳色泽,据化验后,发现是用了矿物颜料(如朱砂),矿物颜料的显著特点是不易退色、色彩鲜艳,看过张大千晚年泼彩画的大多有此印象,大面积的石青、石绿、朱砂能让人精神为之一振!植物颜料主要是从树木花卉中提炼出来的。

86、、张老师运用一支行云流水的画笔,于水墨流动间,在传统的中国画里创造性地有机融入了西方现代艺术的视觉元素,向世人显示了一个中国传统美学的意境;他大笔挥洒色彩,使他的水彩画又充满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画家又一次以自己特有的姿态,向世人证明了自己的理念——以中国画的笔墨技巧画水彩画,用水彩画的肌理技法充实中国画笔墨。这是一种信念,是一种创新,也代表了水彩水墨的水乳交融,两相依存,更是张万琪身上显示出的一种独特的“野性”,形成自己的“张氏野派”。

87、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的产物,陶器分黑陶、白陶和彩陶。在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址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彩陶上,画有互相追逐的鱼,跳跃的鹿。甘肃永靖出土的一件摹拟船形的陶壶,使我们如身处岸边,情景历历;还有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发现的舞蹈彩盆上,绘有三组五人携手踏歌图,表现出青春的活力,它是研究中国画史的根源。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辛店和龙山诸文化遗址中,发现了我国最早的青铜器,它是器物,又是工艺美术品。常见的青铜器饰纹,有晏吞纹、云雷纹、夔纹、龙纹、虎纹等,也有用人体作为装饰的花纹。双夔合成的容谷纹,尾部多上卷,极富美观。

88、所谓随类赋彩指的是色彩的应用,即根据不同的描绘对象、时间、地点,施用不同的色彩。中国画运用色彩同西洋画是不同的,中国画喜欢用固有色,即物体本来的颜色,虽然也讲究一定的变化,但变化较小。

89、水色主要包括:朱磦、胭脂、西洋红、藤黄、赭石、花青、水彩色与丙烯色等。

90、在他的笔下,那清绿纯净的溪滩,那花香扑鼻的山涧,江边的翠竹,岭上的紫藤,似乎都是他笔下喷涌的山泉,时时会升腾起童年生活的亲切印记。

91、第一、二类为纯天然制作,除洋红外(它最初从墨西哥引进),是真正意义上的传统国画颜料。三类为现代的化工合成颜料,用起来尚可。

92、、一张画纸,画得满满当当不留一点儿空白,是西洋油彩画。一张画纸,寥寥数笔丹青于白宣之上,是中国画。凡·高浓墨重彩成为惊艳传世之作,齐白石水墨丹青也是画界传奇。西方的热情,中国的素雅。一张五彩,映出的岂止山水草木?那其中,更有处世的方圆之道。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在于水墨留余白。中国话的最高境界,在于话音留三分。

93、、中国画是以“气”作为自己存在的特性,“气”构成了中国画的基础,而水与气之间天然地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多重通道。由水化为气,既是自然的物理想象,又隐含着中国绘画艺术独特的变异;既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又代表着天人的合一。水作为对象和作为构成,都直接与中国画的气脉相通,使中国画最终有了一个气的格局。水在宣纸上干涸后,它身后留下的痕迹,构成了一种完全“透明”的绘画,一种与西画截然不同的水的空白的绘画。

94、绘画中的虚实关系,物象是实,不是虚,但在中国画中的虚实,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不是“有”就是“实”,“无”就是“虚”,而是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即是“空无”,也可以是“实有”。这种“留白”的艺术,是虚实在相互起作用,在视觉中也会相互转化,虚变实,实变虚。往往“虚”比“实”更赋予丰富的内容。所以画中线条的内外,即是“虚”,也可以看为“实”。

95、洋红(进口,胭脂虫中提取,虽非植物但归于此类)

96、、这幅《云阳山下春意浓》,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陈励忠在中国山水画的现代性探索上又迈出新的一步,使山水画创作更符合时代精神。与此前陈励忠众多山水画绝然不同的是,这幅画突出表现了人的改天换地的作用,画面中出现了新兴城市、摩天大楼、高架大桥和飞驰的动车。

97、青铜器物上的装饰画,主题约可分为两类,一是描写贵族生活中的礼仪活动,如宴乐、射礼、表祭等;如赵固出土的《刻纹铜鉴》,集中表现了贵族生活的仪礼活动;另一类是描绘水陆攻战的图象,以山彪镇出土的《水陆攻战纹鉴》为代表。其他百花潭铜壶,故宫《宴乐铜壶》都有表现战争景象的图画。这些画幅中,有水陆交战、坚壁防守、云梯攻地等情节。还有描绘水战、陆战的阵势中,表现了冲锋击杀攻坚的细节。士兵有的执剑和戟,有的持戈和矛等,形象生动。这些艺术手法,给汉画石刻、砖刻以很大的启发和影响。

98、、国画是我们老祖宗创造发明的,传承了数千年,从绘画材料、笔、墨、纸、砚,到绘画理论、技巧、审美观等,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宏大的、系统的、精妙的、甚至是超前的艺术体系。中国画要革新也只能在自身的艺术体系中寻求更完美,更适合画家个性的笔墨语言。

99、一般来说,颜料的辨别,可以从商标的形状、大小、清晰度等来辨别,也可以直接打开盖子看颜色正不正,闻一闻如果有酸酸的味道,就是真的,如果有太多水快要流出来的那种,一般是不要用的,胶质被破坏了,画完后不稳定。也可能是假的。

100、现在许多画家抱怨赭石色不好用,与墨或花青调好后会形成沉淀,几乎每一种赭石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这样的现象。其实不是颜色的问题,而是对颜料性能不了解,赭石基本上其中的矿物质还是较多的,这和植物色的花青是无法调和的,两者不容;同理,赭石与墨也就不可能调和了,这不是颜料的问题。正确的使用方法是:把颜色分开使用就会自然调和,即先上赭石,再等干了往上叠加其他的颜色,这样就不会出现“出渣子”的现象了。

101、需要说明的是:

102、他画的奔马,笔墨淋漓潇洒,带着时代的风雷驰骋在画坛上,给当时的中国画坛带来了清新、有力、刚劲的气息。

103、二、中国画起源:

104、金箔有四个品种:

105、骨法用笔

106、代,象形字,奠基础;文与画在当初,无歧异,本是一个意思。我国夙有书画同源之说,有人认为伏羲画卦、仓颉造字,是为书画之先河。文字与画图初无歧异之分。

107、画面中每一种景物都在动,云蒸霞蔚是动,旭日东升是动,山势挺拔是动,城市拔节是动,瀑布飞流是动,鸟语花香是动,但所有这些的“动”都在帮衬高架上动车的“动”。

108、、他的画中常有不中不西,不洋不土,来古不今,没有规矩,不按常理,将传统和“野性”糅合在一起。然而,就是这样一种不定格,使他的画有着一种特有的艺术感。尤其是他熟悉农村、根植于农村,更使他的画与家乡、山村有着一种深厚的笃情。他的画也大多以家乡那山那水那花那草为原形,画中风味独特,比如他笔下的菊花,与许多画家不同,他的菊花中透出一股野味,把你带入溪水潺潺、野菊盛开的山间。

109、一般来说一类为粉状,用时须加明胶,二、三类直接在水中浸泡一会就可,使用比较方便

110、辨别马利牌的经验是,看盖子,真的是圆柱加锥形,假的是锥形。假的马利颜料很多,比上面这个图长一点点,并且尾部几乎和前端一样圆鼓鼓,有的表皮还会有小气泡鼓起来,个别的在没有开口的情况下,也会从其他地方漏颜色出来。这样的都是假的。

111、、他画的奔马,笔墨淋漓潇洒,带着时代的风雷驰骋在画坛上,给当时的中国画坛带来了清新、有力、刚劲的气息。如今徐氏故乡——江苏宜兴市新建的“宜兴徐悲鸿纪念馆”里,陈列了徐悲鸿先生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书画作品(包括青少年时期的习作、成名以后的作品、信扎等)。他画的马,无论奔马、立马、走马、饮马、群马,都赋予了充沛的生命力。

112、中国画主要分为人物、花鸟、山水这几大类。表面上,中国画是以题材分为这几类,其实是用艺术表现一种观念和思想。所谓“画分三科”,即概括了宇宙和人生的三个方面:人物画所表现的是人类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山水画所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花鸟画则是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与人和谐相处。中国画之所以分为人物、花鸟、山水这几大类,其实是由艺术升华的哲学思考,三者之合构成了宇宙的整体,相得益彰,是艺术之为艺术的真谛所在。

113、、浓墨,勾勒;淡墨,烘托;轻彩,渲染。顺着一级一级从云端莫名延伸出来的石阶,缓缓地向上。周边是郁郁葱葱的不知名的小树,蜿蜒着身子,向有光的地方蹿着。山涧树叶掩映的地方,隐隐地透出古老而质朴的屋脚,还有袅袅炊烟,悠闲地从叶儿的间隙里散开,散开……远处,是黛色的长眉一样的山峦,云吞噬了它的脚,它却欣然任自己消失在梦似的烟云中。流水上的小桥,在雨后显出了清亮的灵动。如针的细雨缝补着大地的外套,却不经意地撩起了江面晶莹的欢笑。孤船里的人,只是静静地望着,望着水青色绸缎似的江面,还是那远方的山呢?这是纸上的画,也是我心中的景。

114、大赤金(略带黄色的金):又称冷金,70%的纯金,相当于18K金。

115、、徐悲鸿(1895-1953),是我国现代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热爱艺术,热爱祖国,一生中给人民留下了几千幅优秀作品,并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人材,不愧为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代宗师。

116、在画一些工笔的白花时,有时需要用薄涂法淡淡的罩几遍白色,然后在用曙红或豆绿分染,就形成了白花洁白、明亮的效果。用化学合成的颜色会有许多杂渣,大家可以先用少量水把色调开,过几分后倒上面的颜色用,这样颜料中的渣就没有了。画工笔时最好少调色,几种色调在一起,颜色也会灰,尽量用原色。用花青色时最好加点墨,可以去火气。画白色时,可以加入少量珍珠粉〔最好过期的,要不费用太高〕,这样的白色很白,有光泽。

117、自唐宋以来,画家对于国画的创新一直延续至今,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风格。到了明代群星闪烁的“吴门画派”不仅代表着明代绘画的最高水平,而且还在师古与创新的探索中,为后世开一新河。到了吴派后期,以张宏为代表的苏州画家在文人山水画方面另辟蹊径,创作出了富有生活气息的绘画作品。他们在继承吴门画派风格和特色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并到大山里去写生,师自然造化,创作出了富有生活气息的绘画作品,在画中体现出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画面清新典雅,意境空灵清旷。

118、所以不是画的颜色越多,越是符合重彩的需要。今天随着岩彩画的兴起,有些画家追求色彩的厚画法,向油画一样的做肌理,这又是另一种手法,但是这仅限于岩彩画使用较多。在今天大部分绘画中,还应该是厚薄结合比较好,在我的画中就是尽力在尝试厚涂与薄画结合使用。

119、二、植物颜料

120、、我喜欢画国画,我最爱画竹子的细细的叶,疏疏的节,最爱她顶天立地,胸怀坦荡的精神;我也爱画池塘中冰清玉洁的荷叶,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精神也深深感到了我;我还爱画展翅翱翔的苍鹰,学习它面对崎岖和坎坷所表现的顽强不屈,奋勇向前的精神……国画的创作拥有无限瞎想的空间,国画的内涵是一种修养。这让我深深地爱上国画,尤其是写意画。国画本身不仅带给人们身心无限的愉悦,关键在于通过国画的意境,感受它给我们带来心灵的震撼……国画家要经过长时间,几十年的磨练,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才能把自己的心灵感悟和大自然的景物融为一体,这就是神与物化。

121、蛤粉(贝壳磨制、虽非矿物但归在此类)

122、、中国画历经数千年的沧桑巨变发展到今天,艺术魅力依然光彩照人,使人觉得常画常新,常见常新,其根本原因就是有妙不可言的中国味。那么,什么是中国画妙不可言的中国味呢?简而言之就是‘土’。中国画是在中国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生长起来的艺术奇葩,蕴涵着中国人的信仰,智慧,哲学思想,人生感悟,审美习惯等。

123、流水上的小桥,在雨后显出了清亮的灵动。如针的细雨缝补着大地的外套,却不经意地撩起了江面晶莹的欢笑。这是纸上的画,也是我心中的景。

124、所谓气韵就是指画面形象的精神气质,也就是东晋人物画家顾恺之所说的“神”。

125、一、国画(中国传统绘画形式):

126、银色相比之下不是太常用,故不细说。

127、、徐悲鸿在绘画创作上,提倡“尽精微,致广大”;他对中国画,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之可采者融之”。他的画能融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而又有其独特风格。他不但擅长中国画,素描、油画都有很高的造诣和成就。人物注重写实,传达精神;所画花鸟、山水、走兽,简练明快,富有生气,尤以画马驰名中外。

128、、中国画,取景布局,视野宽广,不拘泥于焦点透视;按表现形式有壁画、屏幛、卷轴、册页、扇面等画幅形式,辅以传统的装裱工艺装潢之。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又可细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中国画的画幅形式较为多样,横向展开的有长卷、横披,纵向展开的有条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册页、斗方,画在扇面上面的有折扇、团扇等。我是中国人,我爱画中国画,我也以中国画为骄傲。

129、、缕缕墨香萦绕在心灵深处,绚丽的色彩渲染在宣纸表面,一枚精致的印章映入眼帘,水杯中的水折射出了细微描绘的身影……国画作品,高悬在墙面,这便是我喜爱的兴趣。翻开我国的历史长卷,著名的国画家多似繁星,杰出作品美如彩虹。我知道的有唐代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还有近代张大千的“山水”;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我们故乡诸暨枫桥的著名画家陈洪绶的“人物画”、王冕的“梅花图”也是赫赫有名的。

130、石青(分头、二、三、四青)

131、石色主要包括:朱砂、朱磦、石青、石绿、雄黄、雌黄、石黄、黑石脂、云母粉、蛤粉、赭石、土黄、珊瑚粉和其他宝石类颜料粉以及新研制出的高温结晶颜料等。

132、中国画,书法中的“飞白”是中国传统艺术观中虚实相济的典型表现。

上一篇上一篇:花的文案高级励志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