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所以,当老师的不要着急,学的知识多了掌握的东西多了,自来就会读了。
2、小学语文长句停顿方法一
3、对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的语言认知能力相对有限,对一些语句的处理尚难以独立完成,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朗读之前,充分发挥自身示范引领性的作用,为学生进行示范指导,为学生的模仿提供榜样性的支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就是师生双方围绕着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自然也就包括了教师对文本长句子的示范性朗读。
4、朗读时,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停顿需要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停顿的长短;句子中间的停顿,需要把握句子里的词意和语法结构,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宾语,再旁及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
5、句子可以按照它的意思和结构分成小段,这样的小段就叫做意群。
6、抓关键词停顿。指导学生读出逻辑重音,重音要通过增加声音的力度及强度体现出来。
7、如《彩虹》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就针对这篇课文短语较多的情况,在学生初读课文后的生字词教学中,专门设置了从朗读词语到朗读短语的过渡,指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尝试将短语看作一个整体,并明确“的”字后面的词才是关键词。比如,我们从课文生字“壶”字入手,拓展到“水壶”,然后到“浇花用的水壶”,再逐步过渡到语句“你把浇花用的水壶”,让整个语句的朗读训练如同滚雪球一般,在层层推进中将字词和短语读好。如此一来,长句子的朗读在节奏、语气的调整上也就做到迎刃而解了。
8、在生活语言中,把长句子分成几个语调群的现象是很普遍的,也就是说,句中上升是常有的现象。有时想要把句中某个字说的夸张一些,甚至可以把句中上升读得比第一个重读音节还要高。对于我们初学者,学习句中上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单调。
9、抓标点符号停顿。根据标点符号不同的作用,读出合理的停顿,“句子”要读得平缓,“问号”要读出升调,“感叹号”要读出加重的语气。
10、意群之间的停顿不是固定的,而是灵活的。可以按照个人的需要,可停顿也可不停顿,可多停顿也可少停顿。
11、句中上升
12、一、加强范读,听思结合,化“停顿线”有形为无形
13、在低年级教材的课文中,如果句子相对较长,一般都存在着定语、补语相对较多的情况。一年级学生难以从理性认知的层面理解句子的结构与层次,这也正是他们读不懂句子的主要原因所在。这就需要教师要将长句子进行合理的划分,指导学生读好划分后的短语,并将其当做一个整体来读,这对于学生厘清句子的主干和层次、分解长句子的朗读难度,都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14、我害怕的躲在爸爸的怀抱里不敢抬起头了。
15、春天像个调皮的小孩,一下子把冬天赶走,一下子又吹出暖暖的风。
16、在说话和朗读时,意群的作用是:如果感到句子很长,一口气说不下来,可以在意群和意群之间有一个很短的停顿(换气)。正确的停顿应该在意群和意群之间。同一个意群内不应停顿。
17、二、聚焦文本短语,分解认知梯度展开朗读
18、事实上,低年级学生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他们对于教师富有感情的朗读有着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如果他们的热情被充分激发出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也就自然呈现出来。
19、刚上学的孩子,认识的字太少,当然读书读不成句了。
20、毕竟一年级的学生,学会的字不多。念起来磕磕巴巴的。但是要鼓励孩子慢慢练。因为每一个人上一年级都是这样子的。
21、听思结合,掌握方法。范读只是教师的一种教学手段,它的教学指向是帮助学生掌握合理停顿长句的方法。在学生学习长句的朗读时,教师应该时刻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试想,教师范读如果长期只让学生单纯模仿,缺少思考,学生没有自己的想法和理解,他们的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也难以掌握。
22、只有一个从高到低的语调群,听起来比较单调。
23、这年冬天,地都冻裂了缝,小北风像刀子似的猛刮,大雪满天飞。
24、晚霞,早早爬过山头,挂在中天,那月光似乎带着一股清凉,驱赶着酷日留下的余热。
25、冬雨是无情的,雨水迅速打湿了大地,洼地的积水吹着气泡,仿佛大地在哭泣。
26、因此,我们可以在句子中间选择任何一个你认为重要的重读音节,将嗓音提高,好像又开始了一个从高到低的递降过程。我们把每一个从高到低的递降过程的语调组合叫语调群。句中某个音节上升的现象叫做句中上升。
27、三、改变言语形式,丰富认知意蕴展开朗读
28、(升高的这个音节quite可以用↑来表示)
29、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最短是好好学习
30、因此,教师在范读时,还应对学生提出思考的要求。如听听老师是
31、因为你的孩子读书读不成句子,这是真的。
32、小区的林荫道上,有来来往往的行人有说有笑和出出进进的车辆。
33、在这一案例中,教师一方面将长句子逐步缩短,降低学生朗读的难度;一方面,又从单个生字逐步向词语、短语和语句转化,在步步为营中突破了朗读的难度,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4、加强范读,有声有色。低年级学生刚刚入学,对老师充满了好奇和崇敬之情。教师通过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朗读和丰富的肢体语言,把语感正确地传递给学生,这种有声、有形的范读,比起冷冰冰单调的停顿线更易被学生接受。
35、小学语文读好长句的方法
36、这是很正常的事呀,孩子还得经过两年的学习才能会读书,但是现在的孩子有的在学龄前父母就教孩子很多的字,这样的孩子读书是没问题的。
37、教师范读时,可以让学生一边看书一边认真听,还可以鼓励学生跟着自己轻声地朗读句子,等学生学习的能力逐渐增强,可以读完完整的一句话,再让学生跟读。这样的范读形式,将有形停顿线变无形,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还能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8、在一个长句子中,如果有许多重读音节,按照降调的规律,应该逐个递降。但由于重读音节很多,声音会越来越低,不论是自己还是别人,都会感到不舒服,听起来会很单调,说到最后嗓音会低不下去。
39、如部编版《夜色》一文虽然篇幅不长,但每个句子都包含了大约有10个生字,其中最长的一个分句生字就达到了15个。这对学生来说无疑具有较大的难度,教师就要借助声情并茂的示范性朗读,用自己的情感和语言展现文本所要表达的情韵,渲染出真实可感的课堂情境,让学生的身心浸润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不仅在聆听和目睹中感受到文本语言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在想象的过程中感受到月色的美好,品味到晚间花草散发出的浓郁生命气息。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引领学生关注教师示范朗读时的语气语调、表达和肢体语言,形成多方位的体验,让学生在绘声绘色的朗读中得到语感的训练。
40、意群停顿
41、一、强化示范指导,践行积极模仿展开朗读
42、语文长句停顿方法
43、春天像个江南的女子,悠悠的河水,轻轻的漫流。
44、把握句子的句意和结构,根据句子成分、标点符号等形式进行停顿。
45、有一个句中上升,因此就有了两个从高到低的语调群。听起来比较生动。
46、只有勤奋的人,用功的人,天天读,就能够慢慢的把书读得好。每一句话,就会躲得流畅。那也得所有的字都认识,一年级里面的不认识他都会给你写上拼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