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约战的书信或文告通常包含以下几个要素:
战争的理由或借口
写明己方作战的正义性,以获得舆论的支持和对手的尊重。例如,曹操在给孙权的战书中提到“奉辞伐罪”,即是以正义之名发动战争。
作战时间和地点
明确何时何地开战,这既能显示己方的必胜信心,又能体现战争的公正性。例如,曹操在战书中约定“会猎于吴”,即明确了作战的时间和地点。
军队的规模和实力
提及己方军队的规模和实力,以震慑对手,显示己方的强大。例如,曹操提到“治水军八十万众”,展示其庞大的军事力量。
挑战和邀请
以挑战的方式邀请对手出战,体现己方的自信和挑衅意味。例如,曹操在战书中邀请孙权“愿与将军会猎于吴”。
---
战书
曹操顿首再拜,致书于孙权将军阁下:
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吾军已集八十万众,欲与将军会猎于吴。愿将军以英才之略,共谋天下,决一雌雄。
曹操敬上
XXXX年XX月XX日
---
这个示例中,曹操以正义之名(伐罪)发起战争,明确了作战时间和地点(会猎于吴),展示了其庞大的军队规模(八十万众),并以邀请的方式挑战孙权,体现了其自信和挑衅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