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摘抄屋-摘抄生活中值得收藏的文案句子

厦大校训有多少典故?

厦门大学校训“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至少有两个典故来源:

“自强不息”:

出自《周易·乾》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味着自觉地积极向上、奋发图强、永不懈怠。最早见于《周易》,后来晋朝荆州剌史陶侃以“自强不息”为座右铭,励志勤力,督领八州军事,屡立战功,声名远播。这在唐开元年间编修的《礼学记》中即有记载:“陶侃少长勤整,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

源于《礼记·大学》中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味着通过不懈的努力,以臻尽善尽美而后才停止,即不达到十分完美的境界决不停止自己的努力。所谓“明明德”,即彰明自己天赋灵明的德性,也就是通过学习和实践发掘光大个人内在的优良品德;所谓“亲民”,即亲近、爱恤人民,时刻为人民的利益着想。宋代大儒朱熹认为,“亲民”即“新民”,也就是使人民除去旧习恶染,不断求取进步。而“止于至善”,朱熹也作了阐述,他说:“止者,必至于是而不迁之意”。

因此,厦门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厦大师生积极进取、努力开拓、追求至善至美。

上一篇上一篇:关于笃守志向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