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教师讲故事的方法可以总结如下:
修改故事:
在不改变故事原有情节的基础上,对故事的细节进行扩充,使用小朋友爱听且能听懂的语言来表现故事情节。可以加入重复和象声词等元素,使故事更富有童稚性。
学习优秀讲故事技巧:
教师可以通过多听录音机磁带、看碟片等方式,学习《鞠萍姐姐讲故事》《孙敬修爷爷讲故事》等节目中的优秀技巧。注意在讲故事时语言要亲切、有变化,可以使用各种象声词来表现动作,设置提问和小关子来吸引听众。
设置讲述技巧:
在每一个故事中,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讲述技巧,例如熟记各种动物的叫声模拟词,扩充故事角色的对白,以及在讲述过程中使用不同的语速和节奏,增加情节的感染力。
引起兴趣:
在讲故事之前,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等方式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帮助他们建立对故事的期待。
生动讲述:
教师应根据故事情节逐句逐段讲述,语调抑扬顿挫,并可以借助音效和动作来增强趣味性和互动性。同时,注意观察幼儿的表情和反馈,根据他们的反应进行调整。
加强理解和想象:
讲完故事后,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引导幼儿深入思考,帮助他们理解故事内容,并通过画画等方式表达他们对故事的想象。
加强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询问问题或让幼儿自己讲述故事,来加强他们的表达能力。同时,鼓励幼儿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让他们感受到被支持和认可。
选择合适的故事:
应选择那些内容单纯、情节简单、形象生动的故事,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小班幼儿宜选择带有重复内容的故事,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巧妙加工故事:
在讲述时,可以去掉必要的人名、地名,简化称呼,使故事更易于幼儿理解。同时,使用形象的语言和声音塑造形象,增强故事的吸引力。
利用教具和学具:
教师可以准备与故事相关的图片、形象、音频等教具和学具,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并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通过以上方法,幼儿园小班教师可以更有效地给幼儿讲故事,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从而促进他们的语言和认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