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工伤伤残鉴定标准主要依据《工伤保险条例》和《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进行评定,具体标准如下:
伤残等级划分
伤残等级分为十级,一级最重,十级最轻。
一级至四级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五至六级为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七至十级为部分丧失劳动能力。
劳动能力鉴定
劳动能力鉴定包括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
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
赔偿标准
一级至四级伤残的赔偿标准: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3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21个月的本人工资。
伤残津贴: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5%,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0%,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5%。
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五级至十级伤残的赔偿标准: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五级伤残为16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14个月的本人工资,七级伤残为12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0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8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6个月的本人工资。
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医疗补助金: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鉴定程序
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工伤鉴定结果决定工伤赔偿的标准,按照法定的工伤赔偿计算方式进行相关计算。
这些标准旨在保障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确保他们能够得到合理的赔偿和相应的医疗及生活照顾。建议职工在发生工伤后,及时进行劳动能力鉴定,以便按照相关标准获得相应的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