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是一首深具个人情感色彩,又富含社会哲理的田园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
诗歌背景与主题
该诗写于晋安帝元兴二年(公元403年),陶渊明在丁母忧期间,躬耕于南亩。诗歌通过描绘田园风光和劳动场景,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归耕田园的喜悦。
先师遗训的引用
诗中引用孔子“忧道不忧贫”的遗训,表达了诗人对高洁道德的向往和追求。然而,诗人又感叹这一遗训难以实践,生活所迫,不得不转而致力于田间劳作。
田园生活的描绘
诗人用“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描绘了自己在农忙时节的喜悦心情,以及他劝勉农耕人的场景,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则进一步以田园风光为背景,抒发了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
内心矛盾与挣扎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成为长沮、桀溺那样的隐士的向往,但同时也流露出内心的挣扎和焦虑。他本想有所作为,但现实却使他望而却步,最终选择了归隐田园。
生活态度与选择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反映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和宁静,同时也暗示了他对世道的无奈和失望。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则描绘了诗人与邻居之间的友好关系,体现了他归隐后的生活状态和心态。
诗歌形式与语言
该诗采用五言律诗的形式,语言平白如话,却富有表现力。诗人通过对田园生活的细致描绘,使诗歌既具有画面感,又充满诗意。
总结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通过描绘田园风光和劳动场景,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归耕田园的喜悦。诗中引用孔子遗训,展现了诗人对高洁道德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内心的挣扎和焦虑。最终,诗人选择了以田园生活为乐,用古代隐士的精神来鼓励自己,坚持“固穷守节”的生活态度。
这首诗不仅反映了陶渊明个人的生活选择和情感寄托,也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热爱,成为后世田园诗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