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廉洁文化的资料如下:
廉洁文化的定义与核心理念
廉洁文化是提倡廉洁自律、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谋私利、为人民服务、清白做人的精神。这是中华传统美德,也是一种值得学习的精神,可以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
廉洁文化的历史沿革
廉洁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源远流长。《周礼》中提出的“六廉”概念,即廉善、廉能、廉敬、廉政、廉法、廉辨,是古代对官员品格的要求。明朝的郭允礼在《官箴》中提出的“公则吏不敢慢,廉则民不敢欺”成为对“公廉”的经典阐释。
廉洁文化的特征
主体的大众性: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廉洁氛围,以健康向上的廉洁文化充实社会公众的精神世界。
指向的权力性:掌握社会公共权力的管理者廉洁自律,恪守宗旨,执政为民。
实施的职业性:各职业阶层的从业人员爱岗敬业,遵纪守法。
组织的公共性:机关、团体等社会公共组织处事公道正派,诚实守信,廉洁高效。
廉洁文化的实践与体现
古代廉吏:如明朝的于谦,一生清廉,不贪私利,留下了“两袖清风”的典故。
廉洁小故事:于谦在16岁时写下的《石灰吟》,表达了他一生清廉、不与世同流合污的决心。
廉洁文化的现代意义
廉洁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文化基础。
廉洁文化是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支撑。
廉洁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以上资料,我们可以看到廉洁文化不仅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体现,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加强党的建设,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