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诃婆罗多》是印度史诗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杰作之一,被认为是印度教文化的象征之一。它是由印度古代的智者维亚萨创作的,共有18卷,大约有100,000多个句子,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之一。
《摩诃婆罗多》讲述了印度古代的历史和神话故事,主要讲述了两个王朝之间的战争,以及其中涉及的各种人物、神灵和事件。其中包括了很多印度教的信仰和哲学观念,例如轮回转世、因果报应、道德原则等等。它的成书年代处在印度从原始部落社会转化为国家社会的时代,也是从吠陀时期的婆罗门教转化为史诗时期的新婆罗门教(即印度教)的时代。
史诗的故事情节主要围绕婆罗多族的两支后裔——俱卢族和般度族之间的王位争夺展开。俱卢族代表邪恶一方,般度族代表正义一方。故事开始于婆罗多族后裔象城国王福身王与恒河女神的结合,他们生下英雄毗湿摩。毗湿摩的弟弟般度有两个儿子,分别是持国和般度。持国天生眼瞎,由般度继位。般度因身中诅咒,让位于持国,自己去林中苦修。持国娶妻甘陀利,生下百子;般度娶妻贡蒂、玛德利,后因诅咒不能与女子交欢,让妻子使用咒语召唤天神,替他生下五儿子。持国百子称为俱卢族,般度五子为般度族。
随后的故事便是围绕俱卢族与般度族之间的王位争夺展开。难敌为般度五子建造了一座紫胶宫,阴谋把他们烧死,但计谋被识破。般度五子从宫内向外挖了一条地道,并且放火烧死难敌派来的心腹,从地道逃了出去,隐姓埋名,以乞讨为食。后来阿周那在一次择婿比武中取胜,因此兄弟五人合娶了黑公主为妻。这时难敌发现般度五子还活着,只好请他们回来,并分给他们一半国土,让他们另建新都。难敌又定计掷般子,赢了坚战,致使五兄弟和黑公主受到侮辱,从此结下深仇。接着坚战在掷骰子中又输了,被迫流放12年。
最终,双方爆发了一场大战,即俱卢之战。这场大战进行了18天,死伤无数人,难敌的99个兄弟都被杀死了,只有难敌一人逃跑了。他躲进一个湖里,用一根芦管呼吸。但被坚战五兄弟发现了。他们用语言羞辱他,逼得难敌从湖里冒起来,和他们决斗。难敌寡不敌众,也被杀死了。难敌的战士们决心为难敌报仇,他们夜袭坚战五兄弟的军营,把酣睡的战士都杀死了。幸好五兄弟当时不在,得以逃生。坚战回国做了国王,想到兄弟家族间的残杀给人民带来了那么严重的灾难,他们心里感到很愧疚。不久,他们把王位交给了孙子,带着妻子黑公主到喜马拉雅山去修道了。最后他们都升入天堂。
围绕中心故事,穿插进大量神话传统和寓言故事。如插话《那罗传》写古代国王那罗受恶神捉弄,输掉国土,又在流亡中与妻子离散,最后历尽艰险,夫妻团圆,收回国土;《莎维德丽传》写古代妇女莎维德丽凭自己的忠贞和智慧,赢得阎摩王的恩惠,使丈夫死而复生。除这类文学性插话,史诗还包含大量宗教、哲学、政治和伦理等理论性插入成分,最有名的是宗教哲学长诗《薄伽梵歌》,长期被印度教奉为圣典。正是由于这种包罗万象的特点,《摩诃婆罗多》可以说是一部以英雄史诗为核心的、百科全书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