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友的典故有以下几个:
莫逆之交:
出自《庄子·大宗师》,描述的是子祀、子兴、子梨、子来四人相互理解,情投意合,成为朋友的故事。
杵臼之交:
出自《后汉书·吴佑传》,讲述的是吴佑与穷苦好学的读书人公沙穆在杵臼前成为朋友的故事,体现了交友不嫌贫贱的精神。
刎颈之交: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描述的是蔺相如与廉颇之间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故事。
王孙贾氏,杨孙李氏:
出自《左传》,强调选择朋友要慎重,善交可获真朋友,恶交将招祸患。
管仲与鲍叔牙:
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体现了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和相互欣赏,管仲曾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钟子期与俞伯牙:
被称为“知音故事”,钟子期能理解俞伯牙的琴声,两人成为知音,但钟子期去世后,俞伯牙悲痛摔琴,表示再也不弹琴。
孟母三迁:
孟母为了让孟子有一个好的成长环境,三次搬家,最后定居在离学校较近的地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选择朋友的环境对于我们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
割席断交:
管宁和华歆的故事,管宁和华歆原本是好友,但管宁发现华歆对金子动了贪念,于是断绝了与华歆的友谊。
高山流水:
出自《列子·汤问》,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春秋时,楚国的俞伯牙与樵夫钟子期因琴音相知而成为知音,但钟子期去世后,俞伯牙悲痛摔琴。
这些典故都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和背景下人们对友谊的理解和追求,强调了友谊的珍贵和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