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这句话的解释:天性聪敏的人大多不爱学习,地位高的人又多以下问为耻。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何有于我哉?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6、【译文】
7、因此,问题本身是错误的,敏而好学和不耻下问并不能代表判断题的正确性,学习者还需要通过深入学习和思考来获得正确的判断。
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9、这是孔子所说的话。他的意思是:做学问上,即使你是聪明的,也要勤奋学习。哪怕你掌握再多的知识,也不要以向学问不如你的人请教而感到羞耻。
10、意思是聪明而且又好学不以请教问题为耻
11、敏而好学与不耻下问是一年级语文课本中的两个成语词语。敏,机敏,奋励。而,文言连词,这里指递进的关系。好,喜欢。比喻聪明而又肯勤奋学习。不耻,不以为是可耻的事情。下问,指向学历、身份不如自己的人询问,求教。比喻向下面学习、求教不怕降低身份,指谦虚好学,虚心求教。
1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读万卷书,行路,都是关于学习态度的名人名言。()
1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5、《论语·公冶长第一十五》
16、告诉人们勤奋的重要性,同时也是在告诫人们学无止境。哪怕你学问再大,终归是有你所不知道的事情。
1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意思是:不要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的低的人请教感到羞耻。形容谦虚好学。“敏而好学”,就是勤敏而兴趣浓厚地发愤学习。“不耻下问”,就是不仅要听老师、长辈的教导,还要求教于学问看起来不如自己的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自《论语·公冶长》第五篇。
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9、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20、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2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2、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2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24、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
2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7、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28、论语小学一年级节选
29、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论语》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
30、《公冶长篇》
一年级下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1、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32、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33、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34、我们不能向比自己学问低的人问问题
35、【出处】
36、出自《论语》
37、此判断题答案为错误。因为“读万卷书,行路”是有理论要联系实际的含义。
3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自:论语.公治长第五篇,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4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知为知之是知也
41、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42、"敏而好学"是一种积极向上、主动学习的态度和精神,对于学习来说是一种优点,但并不代表判断正确与否。
4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4、"不耻下问"强调了学习者应该勇于向更优秀、更专业的人学习,这种态度对于学习来说至关重要,但也不能代表判断一定是正确的。
45、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4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要努力学习,不以向比自己学问低的人请教为羞耻
47、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不川,以向低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孔子的学说对我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非常深刻,他的很多名言警句都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对后人的思想影响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