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摘抄屋-摘抄生活中值得收藏的文案句子

长句子如何断句【51句精选】

1、“……者,……也”是典型判断句式;

2、找名词(代词),定句读。

3、“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

4、③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

5、⑤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6、“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7、语文断句先看句子成分,找到句子的主谓宾定状补各部分,接着根据词意和语境来断句

8、借助名词

9、朝夕常看潮汐涨,潮长潮涨潮常涨

10、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11、(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12、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13、三、对话标志断句法。

14、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15、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

16、“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

17、①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

18、①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等特殊句式。

19、四、语序句式断句法.

20、“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

21、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22、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23、②倒装句的语序最值得注意。

24、⑴人称代词

25、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26、“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

27、文言文的断句,一般可以借助于句子成分来处理,即主语/谓语/宾语。文言句式、文言固定短语和句首语气词的前后,一般都要断句。句末语气词后也要断句。下面举例说明

28、④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

29、二、虚词断句法。

30、借助动词

31、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32、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33、这里的一句话,应指一个单句。一个单句分开说,通常是三种情况,一是状语提前,如“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个好姑娘”。二是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之间停顿,如“我亲爱的祖国,是如此美丽。三倒装句,如“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都在中间加逗号。

34、语文考试中,文言文断句对于很多同学而言是一个难点,但是文言文断句也是有方法的,一起看看吧。

35、句子较长可以断句,常规是这样理解古代没有标点符号.所以文章中并无停顿的标志.读时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己处理停顿.也就是所说的"句读",这分析停顿的过程叫断句.现在的断句有两层意思:1、给古人未做标点的文章加上标点。这是考试的一种题型。在大学,或考研的试卷中都有出现。

36、五、修辞方法断句法。

37、文言文中,名词常作主语、宾语、定语。断句时要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然后再考虑:什么人,为什么,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效果。以此为突破口,断句就比较容易了。

38、③其他的一些固定格式。“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

39、在中间停顿的地方用逗号。

40、依据总分关系可以比较方便地进行断句。

41、②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

42、(2)、看虚词,定句读。

43、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

44、可借助"曰""云""言""谓"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句读。

45、一句完整的话,一般都是要表达清楚一个意思。如果想要表达的内容过长,不可能一口气说完,就很有必要将句子段开。在断句之间,需要用逗号表示。逗号就是让你在朗读到这里时,要适当的停顿,给人以换气的时间。至于停顿多长时间,则要根据文章的内容而定。

46、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47、六、总分关系断句法。

48、一、名词断句法。

49、⑵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问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

50、⑶指示代词--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51、指的是给已加标点的文章按照文意的理解,在标点的基础上给句子内部的停顿加以分析判断。

上一篇上一篇:人类幼崽模仿文案大全汇总71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