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泰一扶皇运,真人感赤精。更逢端午节,君德万方明。
2、端午节:
3、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__赵蕃《端午三首》
4、《端午》诗人:文秀 朝代:唐代
5、端午即农历五月初五日,为民间“一年三节”之一。相传此日为我国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投江自尽日,后人伤其冤死,特以粽投江祭祀并划船捞救,遂相沿而成端午节日食粽和龙舟竞渡的风俗。
6、《端午》诗人:丘葵 朝代:宋代
7、风俗:放鞭炮,穿新衣,走亲戚
8、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9、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10、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11、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__苏轼《浣溪沙·端午》
12、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__刘克庄《贺新郎·端午》
13、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__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4、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__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15、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16、清明节:
17、中秋节:
18、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19、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__卢肇《竞渡诗/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20、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__殷尧藩《端午日》
21、出自宋代苏轼的《浣溪沙·端午》
22、诗句: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23、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__舒頔《小重山·端午》
24、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__卢肇《竞渡诗/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25、自我生壬戌,于今到戊申。殊无送端午,独不负嘉辰。裹签金膏冻,糜蒲玉屑匀。未能全免俗,杯酒飨家人。
26、出自唐代文秀的《端午》
27、端午日赐衣
28、端午人间拟醉眠,旅情茅店独萧然。起寻诗句记佳节,万里无云月满天。
29、端午节最初是夏季驱离瘟神和祭龙的节日,后来人们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民间有"扒龙船"、“吃粽子”、"放纸鸢”、“挂艾草菖蒲”等习俗。
30、出自宋代赵蕃的《端午三首》
31、《端午三首》诗人:赵蕃 朝代:宋代
32、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33、重午佳辰独掩门。——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34、世乱逢端午,凄凉吊古心。空存蒲长绿,不见黍包金。蛇壑横人骨,鳌江绝古音。追思前日事,愁比海波深。
35、《端午日赐衣》诗人:杜甫 朝代:唐代
36、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37、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__边贡《午日观竞渡》
38、端午节(别称: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龙日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英文名:DragonBoatFestival)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起源于中国古代,日期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39、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__张耒《和端午》
40、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41、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__陆游《乙卯重五诗》
42、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43、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__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44、《端午家集二首》诗人:曾丰 朝代:宋代
45、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46、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7、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48、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49、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__文天祥《端午即事》
50、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__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51、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__苏轼《浣溪沙·端午》
52、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__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
53、《端午内中帖子词·皇帝阁》诗人:王珪 朝代:宋代
54、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__苏轼《浣溪沙·端午》
55、《端午》
56、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57、作者这首绝句更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尽管后人百般歌颂、祭祀,像屈原沉江这样的悲剧毕竟发生了,如此冤屈是不能简单地洗刷干净的。这首诗言近意远,言简意深,很有力量。
58、风俗:吃粽子,划龙舟
59、便当裹米粣,烂醉作端午。——陆游《春晚叹》
60、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__杜甫《端午日赐衣》
61、唐·杜甫
62、《端午自乐温往垫江道中作》诗人:阳枋 朝代:宋代
63、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64、风俗:扫墓
65、出自唐代李隆基的《端午》
66、风俗:赏月,吃月饼
67、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__殷尧藩《同州端午》
68、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