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摘抄屋-摘抄生活中值得收藏的文案句子

水浒传经典台词长句188句

1、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

2、〔58〕绡:精细轻美的丝织品。

3、〔48〕拔:弹奏弦乐时所用的拔工具。

4、从“沉吟放拨插弦中”到“梦啼妆泪红阑干”共二十四句为第三段,写琵琶女自述的身世,自述早年曾走红运,盛极一时,到后来年长色衰,飘零沦落。沉吟:踌躇,欲言又止的样子。敛容:指收起演奏时的情感,重新与人郑重见礼。虾蟆岭:即下马岭,汉代董仲舒的坟墓,在长安城东南部,临近曲江。从“十三学得琵琶成”以下十句极写此女昔日的红极一时。她年纪幼小,而技艺高超,她被老辈艺人所赞服,而被同辈艺人所妒忌。王孙公子迷恋她的色艺:为了请她演奏,而不惜花费重金;她自己也放纵奢华,从来不懂什么叫吝惜。就这样年复一年,好时光像水一样地很快流走了。教坊:唐代管理宫廷乐队的官署。第一部:如同说第一团、第一队。秋娘:泛指当时貌美艺高的歌伎。五陵:指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五个汉代皇帝的陵墓,是当时富豪居住的地方。五陵年少:通常即指贵族子弟。缠头:指古代赏给歌舞女子的财礼,唐代用帛,后代用其他财物。红绡:一种生丝织物。钿头:两头装着花钿的发篦。云篦:指用金翠珠宝装点的首饰。击节:打拍子。歌舞时打拍子原本用木制或竹制的板,现在兴之所至,竟拿贵重的钿头云篦击节,极言其放纵奢华,忘乎所以。等闲:随随便便,不重视。从“弟走从军阿姨死”以下十句写此女的时过境迁,飘零沦落。随着她的年长色衰,贵族子弟们都已经不再上门,她仅有的几个亲属也相继离散而去,她像一双过了时的鞋子,再也没人看、没人要了,无可奈何只好嫁给了一个商人。商人关心的是赚钱,从来不懂艺术和情感,他经常独自外出,而抛下这个可怜的女子留守空船。人是有记忆的,面对今天的孤独冷落,回想昔日的锦绣年华,对比之下,怎不让人伤痛欲绝呢!“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其实即使不作梦,也是一天不知要想多少遍的。浮梁:县名,县治在今江西景德镇北。红阑干:泪水融和脂粉流淌满面的样子。

5、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6、门前车马减少光顾者落落稀稀;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给商人为妻。

7、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8、更深夜阑常梦少年时作乐狂欢;梦中哭醒涕泪纵横污损了粉颜。

9、这首诗的艺术性是很高的,其一,他把歌咏者与被歌咏者的思想感情融二为一,说你也是说我,说我也是说你,命运相同、息息相关。琵琶女叙述身世后,诗人以为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诗人叙述身世后,琵琶女则“感我此言良久立”,琵琶女再弹一曲后,诗人则更是“江州司马青衫湿。”风尘知己,处处动人怜爱。其二,诗中的写景物、写音乐,手段都极其高超,而且又都和写身世、抒悲慨紧密结合,气氛一致,使作品自始至终浸沉在一种悲凉哀怨的氛围里。其三,作品的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概括力,而且转关跳跃,简洁灵活,所以整首诗脍炙人口,极易背诵。诸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等都是多么凝炼优美、多么叩人心扉的语句啊!

10、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听那声音,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后来年纪大了,红颜退尽,嫁给商人为妻。于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于是撰写一首长诗赠送给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题为《琵琶行》。

11、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12、突然间好像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像铁甲骑兵厮杀刀枪齐鸣。

13、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它在艺术上的成功还在于运用了优美鲜明的、有音乐感的语言,用视觉的形象来表现听觉所得来的感受;萧瑟秋风的自然景色和离情别绪,使作品更加感人。

14、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15、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16、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17、琵琶行/琵琶引

18、〔14〕出官:(京官)外调。

19、京都豪富子弟争先恐后来献彩;弹完一曲收来的红绡不知其数。

20、〔43〕幽咽:遏塞不畅状。

21、(16)迁谪:贬官降职或流放。

22、〔64〕梦啼妆泪:梦中啼哭,匀过脂粉的脸上带着泪痕。

23、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24、兄弟从军姊妹死家道已经破败;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

25、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秋月与我作伴绕舱的秋水凄寒。

26、(3)铮铮:形容金属、玉器等相击声。

27、然后进而写琵琶女自诉身世:当年技艺曾教“善才服”,容貌“妆成每被秋娘妒”,京都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然而,时光流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描写,与上面她的弹水,“暮去朝来颜色故”、最终只好“嫁作商人妇”。这唱互为补充,完成了琵琶女这一形象的塑造。

28、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

29、诗的小序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概述了琵琶女的悲凉身世,说明写作本诗动机,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30、〔69〕琵琶语:琵琶声,琵琶所弹奏的乐曲。

31、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32、好像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

33、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

34、《琵琶行》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时白居易四十五岁,任江州司马。白居易在元和十年以前先是任左拾遗,后又任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藩镇势力在朝中的代言人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的“反侧”之心。这时白居易挺身而出,坚决主张讨贼,认为否则国将不国。白居易这种主张本来是对的,但因为他平素写讽喻诗得罪了许多朝廷的权贵,于是有人就说他官小位卑,擅越职分。再加上有人给他罗织罪名,于是贬之为江州司马。江州的州治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听起来也像是不错,但实际上在中唐时期这个职位是专门安置“犯罪”官员的,是变相发配到某地去接受监督看管的。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消极情绪日渐增多。

35、〔54〕秋娘:唐时歌舞妓常用的名字。

36、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轻易别离;上个月他去浮梁做茶叶的生意。

37、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38、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39、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像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

40、从“转轴拨弦三两声”到“唯见江心秋月白”共二十二句为第二段,写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其中“转轴拨弦三两声”,是写正式演奏前的调弦试音;而后“弦弦掩抑”,写到曲调的悲伧;“低眉信手续续弹”,写到舒缓的行板。拢、捻、抹、挑,都是弹奏琵琶的手法。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朝宫廷中制作的一个舞曲名。六幺:当时流行的一个舞曲名。从“大弦嘈嘈如急雨”到“四弦一声如裂帛”共十四句,描写琵琶乐曲的音乐形象,写它由快速到缓慢、到细弱、到无声,到突然而起的疾风暴雨,再到最后一划,戛然而止,诗人在这里用了一系列的生动比喻,使比较抽象的音乐形象一下子变成了视觉形象。这里有落玉盘的大珠小珠,有流啭花间的间关莺语,有水流冰下的丝丝细细,有细到没有了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有突然而起的银瓶乍裂、铁骑金戈,它使听者时而悲凄、时而舒缓、时而心旷神怡、时而又惊魂动魄。“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是写琵琶女的演奏效果。大家都听得入迷了,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只有水中倒映着一轮明月。

41、〔46〕迸:溅射。

42、唐代:白居易

43、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44、既层出不穷,又着落主题。真如江潮澎湃,波澜起伏,经久不息。反复吟诵,荡人胸怀,情味无限。语言铿锵,设喻形象。“如急雨”“如私语”“水浆迸”“刀枪鸣”“珠落玉盘”“莺语花底”。这些读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45、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46、〔53〕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47、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48、自从去年我离开繁华长安京城;被贬居住在浔阳江畔常常卧病。

49、〔33〕捻:揉弦的动作。

50、〔50〕舫:船。

51、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

52、〔39〕嘈嘈:声音沉重抑扬。

53、年复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度过;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

54、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我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

55、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不得志一作:不得意)

56、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音乐。

57、本诗的诗眼(主旨)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58、〔42〕间关:莺语流滑叫“间关”。鸟鸣声。

59、〔66〕重:重新,重又之意。

60、〔32〕拢: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

61、我听琵琶的悲泣早已摇头叹息;又听到她这番诉说更叫我悲凄。

62、凄凄切切不再像刚才那种声音;在座的人重听都掩面哭泣不停。

63、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64、轻轻地拢,慢慢地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

65、〔67〕唧唧:叹声。

66、〔62〕浮梁:古县名,唐属饶州。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盛产茶叶。

67、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

68、她说我原是京城负有盛名的歌女;老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

69、寻着声源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

70、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用琴声把心中无限的往事说尽。

71、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六幺一作:绿腰)。

72、难道这里就没有山歌和村笛吗?只是那音调嘶哑粗涩实在难听。

73、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74、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75、〔57〕缠头:用锦帛之类的财物送给歌舞妓女。

76、〔45〕凝绝:凝滞。

77、〔41〕切切:细促轻幽,急切细碎。

78、弹奏琵琶技艺十三岁就已学成;教坊乐团第一队中列有我姓名。

79、〔75〕青衫:唐朝八品、九品文官的服色。白居易当时的官阶是将侍郎,从九品,所以服青衫。

80、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81、〔47〕曲终:乐曲结束。

82、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样好光景;也无可奈何常常取酒独酌独饮。

83、〔6〕善才:当时对琵琶师或曲师的通称。是“能手”的意思。

84、〔18〕长句:指七言诗。

85、〔5〕倡女:歌女。倡,古时歌舞艺人。

86、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87、〔61〕颜色故:容貌衰老。

88、诗人在这首诗中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过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诗的开头写“秋夜送客”,“忽闻”“琵琶声”,于是“寻声”“暗问”,“移船”“邀相见”,经过“千呼万唤”,然后歌女才“半遮面”地出来了。这种回荡曲折的描写,就为“天涯沦落”的主题奠定了基石。

89、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90、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91、〔10〕命酒:叫(手下人)摆酒。

92、〔17〕为:创作。

93、钟楼倒塌,殿宇崩摧。山门尽长苍苔,经阁都生碧藓。释迦佛芦芽穿膝,浑如在雪岭之时;观世音荆棘缠身,却似守香山之日。诸天坏损,怀中鸟雀营巢;帝释欹斜,口内蜘蛛结网。没头罗汉,这法身也受灾殃;折臂金刚,有神通如何施展。香积厨中藏兔穴,龙华台上印狐踪。

94、〔29〕思:悲,伤。

95、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银篦一作:云篦)

96、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97、〔27〕转轴拨弦:将琵琶上缠绕丝弦的轴,以调音定调。

98、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99、(25)主人:诗人自指。

100、〔37〕《六幺》:大曲名,又叫《乐世》《绿腰》《录要》,为歌舞曲。

101、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

102、〔34〕抹:向左拔弦,也称为“弹”。

103、〔22〕命:命名,题名。

104、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105、请你不要推辞坐下来再弹一曲;我要为你创作一首新诗《琵琶行》。

106、〔8〕为:做。

107、琵琶声一会儿像花底下宛转流畅的鸟鸣声,一会儿又像水在冰下流动受阻艰涩低沉、呜咽断续的声音。

108、〔72〕促弦:把弦拧得更紧。

109、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110、诗前的小序介绍了长诗所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琵琶女其人,和作者写作此诗的缘起,实际上它已经简单地概括了后面长诗的基本内容。左迁:指降职、贬官。湓浦口:湓水与长江的汇口,在今九江市西。京都声:首都长安的韵味,一方面指曲调的地域特征,一方面也是指演技高超,非一般地方所有。善才:唐代用以称琵琶演奏家。命酒:派人整备酒宴。悯然,伤心的样子。恬然:安乐的样子。迁谪意:指被降职、被流放的悲哀。作者说他被贬到九江一年来,每天都很快乐,只有今天听了琵琶女的演奏,才勾起了他被流放的悲哀。这种说法是写文章的需要,读者当然不会相信他。

111、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112、智深、史进来到村中酒店内,一面吃酒,一面叫酒保买些肉来,借些米来,打火做饭。两个吃酒,诉说路上许多事务。吃了酒饭,智深便问史进道:“你今投那里去?”史进道:“我如今只得再回少华山去,投奔朱武等三人,入了伙,且过几时,却再理会。”智深见说了道:“兄弟也是。”便打开包裹,取些金银,与了史进。二人拴了包裹,拿了器械,还了酒钱。二人出得店门,离了村镇,又行不过五七里,到一个三岔路口。智深道:“兄弟须要分手,洒家投东京去,你休相送。你打华州,须从这条路去,他日却得相会。若有个便人,可通个信息来往。”史进拜辞了智深,各自分了路,史进去了。

113、〔19〕歌:作歌。

114、〔56〕五陵:在长安城外,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

115、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

116、〔49〕当心画:用拔子在琵琶的中部划过四弦,是一曲结束时经常用到的右手手法。

117、〔13〕漂沦:漂泊沦落。

118、〔4〕京都声:指唐代京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119、《琵琶行》作于他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作品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在这里,诗人把一个琵琶女视为自己的风尘知己,与她同病相怜,写人写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全部融合为一体,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寻常的感染力。

120、〔15〕恬然:淡泊宁静的样子。

121、〔71〕却坐:退回到原处。

122、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123、〔65〕阑干:纵横散乱的样子。

124、住在湓江这个低洼潮湿的地方;第宅周围黄芦和苦竹缭绕丛生。

125、〔20〕凡:总共。

126、〔12〕悯然:忧郁的样子。

127、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28、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129、〔51〕敛容:收敛(深思时悲愤深怨的)面部表情。

130、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131、八方共域,异姓一家。  2、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  3、堂悬敕额金牌,家有誓书铁卷。  4、只好刺枪使棒,最是踢得好脚气球。  5、禅杖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  6、天地显罡煞之精,人境合杰灵之美。  7、千里面朝夕相见,一寸心死生可同。  8、地方四五百里,英雄一百八人。  9、笑挥禅杖,战天下英雄好汉,怒掣戒刀,砍世上逆子谗臣。  10、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  11、这人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顽耍,颇能诗书词赋。

132、〔73〕向前声:刚才奏过的单调。

133、〔23〕浔阳江:据考究,为流经浔阳城中的湓水,即今九江市中的龙开河(97年被人工填埋),经湓浦口注入长江。瑟瑟: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134、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

135、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136、〔2〕明年:第二年。

137、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暂歇一作:渐歇)

138、〔70〕暂:突然。

139、〔44〕冰下难:泉流冰下阻塞难通,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

140、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怀里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面。

141、〔31〕续续弹:连续弹奏。

142、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143、〔35〕挑:反手回拨的动作。

144、被我的话所感动她站立了好久;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

145、〔24〕瑟瑟: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146、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一年到头听不到管弦的乐器声。

147、〔26〕回灯:重新拨亮灯光。回:再。

148、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149、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

150、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51、《琵琶行》全诗共分四段,从“浔阳江头夜送客”到“犹抱琵琶半遮面”共十四句,为第一段,写琵琶女的出场。其中的前六句交代了时间,这是一个枫叶红、荻花黄、瑟瑟秋风下的夜晚;交代了地点,是浔阳江头。浔阳也就是今天的九江市;浔阳江头也就是前边序中所说的湓浦口。交代了背景,是诗人给他的朋友送别。离别本身就叫人不快,酒宴前再没有个歌女侍应,当然就更加显得寂寞难耐了。这里面“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句法稍怪,其意思实际是主人陪着客人一道骑马来至江边,一同下马来到船上。“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里的景色和气氛描写都很好,它给人一种空旷、寂寥、怅惘的感觉,和主人与客人的失意、伤别融合一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为下文的突然出现转机作了准备。其中蹬后八句是正面写琵琶女的出场:“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声音从水面上飘过来,是来自船上,这声音一下子就吸引了主人和客人的注意,他们走的不想走、回的不想回了,他们一定要探寻探寻这种美妙声音的究竟。“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里的描写非常细致。由于这时是夜间,又由于他们听到的只是一种声音,他们不知道这声音究竟来自何处,也不知演奏者究竟是什么人,所以这里的“寻声暗问”四个字传神极了。接着“琵琶声停”表明演奏者已经听到了来人的呼问;“欲语迟”与后面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相一致,都表明这位演奏者的心灰意懒,和惭愧自己身世的沉沦,她已经不愿意再抛头露面了。这段琵琶女出场过程的描写历历动人,她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未闻其语先已微露其内心之隐痛,为后面的故事发展造成许多悬念。

152、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

153、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154、〔52〕虾(há)蟆陵: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是当时有名的游乐地区。

155、〔28〕掩抑:掩蔽,遏抑。

156、〔38〕大弦:指最粗的弦。

157、〔63〕去来:走了以后。

158、〔1〕左迁:贬官,降职。古以左为卑,故称“左迁”。

159、〔40〕小弦:指最细的弦。

160、〔59〕钿(diàn)头银篦(bì):此指镶嵌着花钿的篦形发饰。

161、从“我闻琵琶已叹息”到最后的“江州司马青衫湿”共二十六句为第四段,写诗人感慨自己的身世,抒发与琵琶女的同病相怜之情。唧唧:叹息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二语感情浓厚,落千古失落者之泪,也为千古失落者触发了一见倾心之机。自“我从去年辞帝京”起以下十二句,写诗人贬官九江以来的孤独寂寞之感。他说:“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地势荒僻,环境恶劣,举目伤怀,一点开心解闷的东西都没有。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诗人自己的苦闷移情的结果,我们对比一下《水浒传》里宋江赞赏江州的一段话,他说:“端的好座江州,我虽犯罪远流到此,倒也看了真山真水。我那里虽有几座名山古迹,却无此等景致。”诗人的悲哀苦闷完全是由于他政治上受打击造成的,但是这点他没法说。他只是笼统含糊地说了他也是“天涯沦落人”,他是“谪居卧病”于此,而其他断肠裂腑的伤痛就全被压到心底去了。这就是他耳闻目睹一切无不使人悲哀的缘由。接着他以一个平等真诚的朋友、一个患难知音的身份,由衷地称赞和感谢了琵琶女的精彩表演,并提出请她再弹一个曲子,而自己要为她写一首长诗《琵琶行》。琵琶女本来已经不愿意再多应酬,后来见到诗人如此真诚,如此动情,于是她紧弦定调,演奏了一支更为悲恻的曲子。这支曲子使得所有听者无不唏嘘成声。多情的诗人呢?看他的青衫前襟早已经湿透了。促弦:紧弦,使调子升高。青衫:八、九品文官的服色,司马是从九品,所以穿青衫。

162、《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为七言古诗。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谕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白居易情急之中上书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又进而诬陷他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再贬江州司马。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江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次年(既元和十一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

163、今晚我听你弹奏琵琶诉说衷情,就像听到仙乐眼也亮来耳也明。

164、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165、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

166、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167、〔74〕掩泣:掩面哭泣。

168、接着以描写琵琶女弹奏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先是“未成曲调”之“有情”,然后“弦弦”“声声思”,诉尽了“生平不得志”和“心中无限事”,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

169、〔36〕《霓裳》:即《霓裳羽衣曲》,本为西域乐舞,唐开元年间西凉节度使杨敬述依曲创声后流入中原。

170、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171、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尚未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

172、〔11〕快:畅快。

173、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

174、最后写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激动,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诗韵明快,步步映衬,处处点缀。

175、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布帛。

176、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177、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178、〔7〕委身:托身,这里指嫁的意思。

179、〔21〕言:字。

180、(30〕信手:随手。

181、〔9〕贾(gǔ)人:商人。

182、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183、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184、她沉吟着收起拨片插在琴弦中;整顿衣裳依然显出庄重的颜容。

185、〔60〕击节:打拍子。

186、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187、〔68〕呕哑嘲哳:形容声音噪杂。

188、心田[xīntián]的意思如下:1.内心;良心。2.心思;心意。详细释义1.佛教语。即心。谓心藏善恶种子,随缘滋长,如田地生长五谷荑稗,故称。南朝梁简文帝《上大法颂表》:“泽雨无偏,心田受润。”唐白居易《狂吟七言十四韵》:“性海澄渟平少浪,心田洒扫净无尘。”明唐顺之《石湖王传辱观拙集见赠长句二十三韵奉答一首》:“言语能工诧鹦鹉,心田耳秽惊狐蜮。”2.心思;心意。《白雪遗音·玉蜻蜓·戏芳》:“芳是唤名心是素,只恐爱花人空自费心田。”《再生缘》第六二回:“劳气血,用心田,训弟成人法甚严。”叶文玲《年饭》:“藕和缸子的故事,钟鸣也知道,当看到这份切得不寻常的菜时,她和老姜,自然明白了苗新的心田。”扩展资料近义词心坎[xīnkǎn]1.胸口;心口。《水浒传》第十三回:“征旗蔽日,杀气遮天。一个金蘸斧直奔顶门,一个浑铁枪不离心坎。”萧红《生死场》七:“服毒的母亲眼睛始终是张着……口吐白沫,她心坎尚有一点微微跳动。”2.心中;内心深处。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四折:“只听的花外杜鹃声,催起归程,将往事从头省,我心坎上犹自不惺惺。”清和邦额《夜谭随录·玉公子》:“公子闻此说,打入心坎,羞愧不复能对。”老舍《樱海集·牺牲》:“老梅也许是顺口地这么一说,可是正说到我的心坎上。”

上一篇上一篇:旅行文案高级搞笑64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