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是一篇文言文,出自汉代刘向所撰的《说苑正谏》。故事讲述的是春秋时期,吴王阖闾欲伐楚国,并向左右大臣警告:“敢有谏者死!”(如果有人敢于进谏,就叫他死!)。一位名叫少孺子的舍人,因害怕而不敢直言进谏,于是他怀揣弹弓到后花园,观察并等待机会。他发现蝉在树上高声鸣叫,不知螳螂在其后,螳螂俯身欲捕蝉,而黄雀在旁,黄雀又不知弹丸在其下。少孺子以此寓言故事告诫吴王,一心追求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隐患是危险的。吴王听后领悟,于是决定停止用兵。
这个故事强调了在处理问题时应该全面考虑,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可能出现的危险和后果。通过少孺子的智慧和勇气,我们可以学习到在现实生活中也应该有远见,避免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