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的《童年》是他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时失去父亲,随母亲寄住在外祖父家度过童年的故事。以下是《童年》中13个故事内容的简要概述:
外祖父家的生活:
阿廖沙三岁时父亲去世,母亲将他寄养在外祖父家,外祖父家业开始衰落,外祖父变得暴躁。
舅舅们的争吵:
阿廖沙的两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为了家产争吵不休,甚至动手打架。
好奇的惩罚:
阿廖沙出于好奇,把一块白桌布染成了蓝色,结果被外祖父毒打。
母亲的离开:
阿廖沙的母亲无法忍受家庭暴力的生活,丢下阿廖沙离开了家庭。
外祖母的疼爱:
外祖母是阿廖沙最亲近的人,她疼爱阿廖沙,给他讲述美丽的童话。
家庭舞会:
阿廖沙和外祖母一起度过了一个热闹的家庭舞会。
雅科夫的吉他:
节日夜晚,雅科夫舅舅会弹吉他,奏出动人的曲调。
伊凡的牺牲:
在搬十字架时,由于雅科夫舅舅的自私,伊凡(被称为“小茨冈”)被压死。
火灾中的外祖母:
外婆在火灾中表现出了冷静和指挥能力,并在事后帮助舅母接生。
外祖父的破产:
外祖父家全面破产,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困苦。
阿廖沙的学校生活:
为了糊口,阿廖沙放学后与其他孩子合伙拣破烂卖,同时也体验到了友谊和同情。
母亲的再婚:
阿廖沙的母亲再婚,但婚后生活不幸福,经常挨丈夫打。
阿廖沙的独立:
由于和后父不合,阿廖沙又回到外祖父家中,这时外祖父已经全面破产,他们的生活更加艰难。阿廖沙在历经种种磨难后,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希望和对知识的渴望。
这些故事生动地描绘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沙俄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并展现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和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