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晋楚争霸中,有几个著名的成语和故事,它们反映了当时两国之间的冲突和争霸局面:
退避三舍 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重耳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并在城濮之战中兑现诺言,晋军后退九十里,诱敌深入而大胜。
成语含义:比喻退让、回避,避免与对方发生正面冲突。
楚材晋用 故事:
最早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意思是楚国的人才为晋国所用,比喻本国的人才外流到别的国家工作。
一鸣惊人
故事: 相传楚庄王临政三年不理朝政,一臣下问他三年不飞不鸣的大鸟是怎么回事,庄王回答“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之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问鼎中原
故事: 春秋时楚庄王北伐,并向周天子的使者询问九鼎的重量,大有夺取周朝天下之势。鄢陵之战
故事: 公元前575年,晋军在鄢陵之战中击败楚国,进一步巩固了晋国在中原地区的优势地位。弭兵会盟
故事:
晋悼公死后,晋国六卿专擅国政,连续不断的战争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引起中小国家的厌倦,晋楚两国在周简王七年和周灵王二十六年举行了两次“弭兵”会盟,此后战争大大减少。
这些成语和故事不仅反映了春秋时期晋楚争霸的历史事件,也蕴含了深刻的道理和哲理,至今仍被广泛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