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和崇高寓意的象征,常与皇权、吉祥、成功和尊贵等概念联系在一起。以下是一些带有龙的诗句及其美好寓意:
《龙》唐·李峤
```
衔烛耀幽都,含章拟凤雏。
西秦饮渭水,东洛荐河图。
带火移星陆,升云出鼎湖。
希逢圣人步,庭阙正晨趋。
```
此诗描绘了龙的神秘和高贵,将其与凤凰相媲美,象征着皇权和吉祥。
《奉和登骊山应制》唐·阎朝隐
```
龙行踏绛气,天半语相闻。
混沌疑初判,洪荒若始分。
```
此诗以龙行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龙的敬仰和崇拜之情,将其视为天地混沌初开时的神秘存在。
《龙潭》唐·应物
```
石激悬流雪满湾,五龙潜处野云闲。
暂收雷电九峰下,且饮溪潭一水间。
浪引浮槎依北岸,波分晓日浸东山。
回瞻四面如看画,须信游人不欲还。
```
此诗通过描绘龙潭的壮美景色,将龙与自然景观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再和云龙歌留陆务观西湖小集且督战云》杨万里
```
我愿身为云,东野化为龙。
```
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超凡脱俗的向往。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
此句描绘了春江夜景的宁静与美丽,龙在其中增添了神秘和优雅的意境。
《长安古意》卢照邻
```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
此句描绘了长安帝都的繁华景象,龙的形象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
这些诗句不仅描绘了龙的形象,而且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好的寓意,体现了龙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