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2、出自两汉司马迁的《史记.屈原列传》。
3、宾语前置句
4、听: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听取的意见)
5、句中为的意思是:被。
6、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7、虎狼:秦,虎狼之国,不可信(象虎狼那样)
8、二、动词做名词
9、明道德之广崇,明是使动用法吗?怎么翻译?接遇:接待
10、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11、明:明道德之广崇(阐明)
12、日:其后楚日以削(名作状,一天天地)
13、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14、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自屈原沉汨罗后百有馀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
15、明,明于治乱
16、志,博闻强志闻
17、楚诚能绝(于)齐。
18、五、名词做动词
19、祖: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继承)
20、遇,出则接遇宾客,
21、出则接遇宾客,接遇是什么意思?
22、邪曲:邪曲之害公也(邪恶的小人)
23、一、形容词做动词
24、词类活用归纳如下:
25、娴,,娴于辞令。
26、此不知人之祸也。
27、谗:因谗之曰(讲坏话)
28、犹。《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入则与王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南史·王懿传》:“愉接遇甚薄,因至姑孰投桓玄。”唐刘肃《大唐新语·谀佞》:“[姚崇]忿其谀媚……自兹不复接遇。”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宋昌藻,考工员外郎元问之子。天寳中,为滏阳尉。刺史房琯以其名父之子,常接遇之。”
29、,入则与王议国事
30、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31、蝉:蝉蜕于浊秽(象蝉蜕壳那样)
32、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3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34、方正:方正之不容也(端方正直的人)
35、状语后置句
36、为,楚怀王左徒。
37、四、名词做状语
38、句式归纳如下:
39、以,以出号令
40、三、形容词做名词
41、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42、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43、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44、从这以后,楚国一天比一天缩小,几十年后,终于被秦国所灭亡.自从屈原自沉汨罗江后一百多年,汉代有个贾谊,担任长沙王的太傅。路过湘水时,写了文章来凭吊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