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微`在古诗词中通常指的是衰落或衰微。这个词语源自《诗经》中的一首诗《国风·邶风·式微》,其中`式`作为语气助词,`微`的含义是昏暗或衰落。整首诗通过重复的`式微`一词,表达了诗人在天色渐暗时的感慨,以及对劳作在外的亲人的关切和怨怒。
```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
译文:
```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如果不是为了君主,为什么还在露水中劳作?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如果不是为了君主的身体,为什么还在泥水中奔波?
```
这首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苦难和对统治者的不满,同时也体现了`式微`一词在古典文学中的使用,通常用来形容国家、文化或事物的衰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