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桃符,这是一种在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用以驱邪避害。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上面书写“神荼”和“郁垒”二神的名字,具有降鬼大神的功效。后来,桃符上开始题写联语,形成了春联的雏形。
春联的另一个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来逐渐发展为春联,用以表达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到了明代,春联真正普及,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朱元璋不仅自己挥毫书写春联,还鼓励臣下书写。他的提倡使得春联得以广泛流传,并沿袭至今。
此外,春联的形式也在不断演变。最初,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为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综上所述,春联起源于周代的桃符,经过数千年的发展,逐渐演变成现在我们所熟知的对联形式,成为春节期间的重要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