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等,是 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它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的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周代的“桃符”,而春联则滥觞于五代。在宋代,春联由桃木板改为纸张,称为“春贴纸”。到了明清时期,对联在艺术性和思想性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并流传到东南亚各国。
对联的种类繁多,按艺术形式可分为叠字联、顶针联、嵌名联、拆字联、双关联、回文联、无情对等;按风俗习惯和使用场合,则有春联、挽联、庆联、装饰联等。春联是春节期间家家户户必贴的,以增添喜庆气氛。
对联的创作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对联的内容广泛,可以涵盖诗词、格言、警句、谚语乃至白话文,是一种精炼而富有表现力的文学形式。
此外,对联还与横批紧密相关,横批可以突出核心意义,在对联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对联不仅是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也是文人墨客喜爱书写和悬挂的艺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