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飞鹊》陈允平
归鸦乱叶更萧索,砧声几处寒衣。
《茅檐》沈说
茅檐夜雪晓开晴,自洗寒衣漉涧清。
《和杜牧之齐山登高》张祜
流落正怜芳意在,砧声徒促授寒衣。
《吊边人》沈彬
白骨已枯沙上草,家人犹自寄寒衣。
《临江仙·虫声》张令仪
寒衣未办,蟋蟀替人忧。
《送秘书谢监赴江西使幕》韩翃
寒衣傍楚色,孤枕宿潮声。
《十二时》朱敦儒
征人最愁处,送寒衣时节。
《寄夫》唐·陈玉兰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秋兴八首·其一》唐·杜甫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江行见鸿鹚》初唐·宋之问
故园今夜里,应为捣寒衣。
《赠内子》唐·白居易
寒衣补灯下,小女戏床头。
《闺怨·去年离别雁初归》唐·张纮
征客近来音信断,不知何处寄寒衣?
《凭栏人·寄征衣》元·姚燧
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岁暮到家》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塞下曲》唐·许浑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馀干旅舍》唐·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南乡子·捣衣》清·纳兰性德
鸳瓦已新霜,欲寄寒衣转自伤。见说征夫容易瘦,端相。梦里回时仔细量。支枕怯空房,且拭清砧就月光。已是深秋兼独夜,凄凉。月到西南更断肠。
这些诗句描绘了送寒衣的场景和情感,体现了古人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对传统节日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