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行千里母担忧”出自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原文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句诗的意思是,慈祥的母亲用手中的针线,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担心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这句诗表达了母爱的伟大和深沉,以及子女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句俗语也常用来形容母亲对子女的关心和牵挂,以及人们对重要事物的关心与担心。它传达了一种普遍的情感,即无论子女走到哪里,母亲总是放心不下,担心子女的安危和冷暖。这种情感体现了家庭之间的深厚感情和母爱的无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