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也被称为千佛洞,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它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并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十个朝代,连续不断地营建了一千年之久,至今保存有735个洞窟。莫高窟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南区有487个洞窟,主要用于礼佛活动,每个洞窟内都有塑像和壁画;北区有248个洞窟,是僧人坐禅修行、居住和瘗埋葬的场所。
莫高窟现存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包括唐宋木构窟檐5座和清代光绪年间三层楼一座。此外,还有民国重修的九层楼一座。藏经洞出土的自东晋至北宋初期的写本、绢画等文物5万多件。
莫高窟不仅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程度最好、内容最丰富的佛教石窟群,而且在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认定为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地。莫高窟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建筑、塑像和壁画三个方面,其内容系统反映了十六国至元等十多个朝代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各个方面,成为人类稀有的文化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