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塔
高高山上一老僧,身穿衲头,几千层。
若问老僧的年高迈,曾记得黄河九澄清。
五百年前清一澄,一共四千五百冬。
老僧倒有八个徒弟,八个徒弟,都有法名。
大徒弟名叫青头愣,二徒弟名叫愣头青,
三徒弟名叫僧三点,四徒弟名叫点三僧,
五徒弟名叫崩轳把,六徒弟名叫把轳崩,
七徒弟名叫风随化,八徒弟他的名字就叫化随风。
老师父教他们八宗艺,八仙过海,各显奇能。
青头愣会打罄,愣头青会撞钟,
僧三点儿会吹管,点儿三僧会捧笙,
崩轳把会打鼓,把轳崩会念经。
风随化会扫地,化随风他会点灯。
老师父叫他们换一换,要想换过来不可能。
这个愣头青就打不了青头愣的磬,
那个青头愣就撞不了愣头青的钟,
点三僧就吹不了这个僧三点的管,
僧三点就捧不了那个点三僧的笙,
把轳崩就打不了崩轳把的鼓,
崩轳把就念不了那把轳崩的经,
这个化随风就扫不了风随化的地,
那个风随化就点不了化随风的灯。
结果是,磬儿破、钟儿坏、管儿裂、笙儿倒、
鼓儿破、经儿碎、地儿乱、摔了灯。
老师父一见就有了气,是要打徒弟整八名。
眼看著八个徒弟要挨打,从外面来了五位云游僧,
他们共凑僧人十三位,一到后院数玲珑。
后院倒有个玲珑塔,一去数单层,回来数双层,
谁要是数的过来玲珑塔,谁就是那个大师兄;
谁要是数不过来玲珑塔,就叫他夜间罚跪到天明。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一层,
一张高桌四条腿,一个和尚一本经。
一个铙钹一口磬,一个木落鱼子一盏灯。
一个金铃,整四两,风儿一刮响哗愣。
种冬瓜
东门童家门东董家,童、董两家,同种冬瓜,
童家知道董家冬瓜大,来到董家学种冬瓜。
门东董家懂种冬瓜,来教东门童家种冬瓜。
童家、董家都懂得种冬瓜,童、董两家的冬瓜比桶大。
六十六头牛
六十六岁的陆老头,盖了六十六间楼,
买了六十六篓油,养了六十六头牛,
栽了六十六棵垂杨柳。
六十六篓油,堆在六十六间楼;
六十六头牛,扣在六十六棵垂杨柳。
喇嘛和哑巴
打南边来了个喇嘛,手里提拉着五斤鳎目。
打北边来了个哑巴,腰里别着个喇叭。
南边提拉着鳎目的喇嘛要拿鳎目换北边别喇叭哑巴的喇叭。
哑巴不愿意拿喇叭换喇嘛的鳎目,喇嘛非要换别喇叭哑巴的喇叭。
喇嘛抡起鳎目抽了别喇叭哑巴一鳎目,
哑巴摘下喇叭打了提拉着鳎目的喇嘛一喇叭。
也不知是提拉着鳎目的喇嘛抽了别喇叭哑巴一鳎目,
还是别喇叭哑巴打了提拉着鳎目的喇嘛一喇叭。
喇嘛炖鳎目,哑巴嘀嘀哒哒吹喇叭。
煤和灰
东边一堆煤,西边一堆灰。
先用车推煤,再用火车推灰。
烧煤变成灰,煤灰来自煤。
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