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出自 《论语·为政》,原文为: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段话的意思是:
三十而立:
三十岁时应当有所成就,能够自立于世,做事合于礼,得到社会的认可。
四十而不惑:
四十岁时应当能够辨别是非,不再感到迷惑和疑惑。
五十而知天命:
五十岁时应当懂得了天命,明白自然规律和宇宙的法则,知道哪些事情是人力所不能为的。
六十而耳顺:
六十岁时应当能够正确对待各种言论,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不觉得不顺耳。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七十岁时能够随心所欲地做事,但不会超出社会的规矩和法度。
这些阶段代表了孔子所认为的人生不同阶段的理想状态,反映了他在不同年龄段的认知和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