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通读教材,了解本册教材及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确立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首先必须以了解本册教材及本单元教学目标为前提,确定课的课型(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等),然后根据课型针对性地确立本课时教学目标。
科学合理确定好“三维目标”
新课程中提到教学目标应该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目标进行设计确立,教学目标要体现“三维目标”,这就要求教师既要重视学生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也要求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指导,而且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做到以人为本,突出对学生精神、心理的关怀。这三个目标互成能动关系,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备课时不仅要备知识点,还要备知识背后蕴藏着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分析学生、学习内容与课程资源
新课程强调“教”服务于“学”,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教师必须研究学生的需要,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与情感,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水平进行分层教学。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整体效果。
正确处理好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教师需要确保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相匹配,使教学目标能够具体化、可操作,并且能够准确反映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要求。
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只能用于本节课,而不能用于其它课,应具有唯一性。要将大纲中的总体性、综合性目标分解成本节课的具体的目标。只有具体了,才能使教师可操作,可检测。
明确教学目标的表达
教学目标的表达要准确、简明。要使用明确、简洁的语言描述学生通过本节课学习后预期达到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
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应突出,难点要突破。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哪些内容是教学的重点,哪些内容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的难点,并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练习。
遵循制定教学目标的原则
制定教学目标时,要遵循整体性、可行性、可操作性、阶段性、科学性等原则。目标不能定得太高或太低,要确保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目标,同时也要便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制定出一节高效、明确、可操作的教学目标,从而有效指导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