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的一篇著名杂文,主要探讨了如何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在这篇文章中,鲁迅提出了“拿来主义”这一概念,其核心含义是 吸收外来事物的长处为我所用。
具体来说,鲁迅认为,在面对外来文化时,我们应该采取开放的态度,有选择地吸收其精华部分,同时避免盲目排斥和过度崇拜。他主张“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强调要有批判性思维,分辨哪些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哪些是应该抛弃的糟粕。
通过一些具体的比喻和例子,鲁迅进一步阐释了“拿来主义”的内涵。例如,他用“大宅子”来比喻文化遗产,指出在这个“大宅子”里,有“鱼翅”和“鸦片”等不同的东西。其中,“鱼翅”代表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应该吸收利用;而“鸦片”则代表文化遗产中的糟粕,需要批判性地继承或摒弃。
此外,鲁迅还通过描述一些社会现象来讽刺那些盲目崇洋媚外和过度推崇外来文化的人。他认为,真正的“拿来主义”应该是自信和理智的,既要开放包容,又要有所选择,不能一味地“送去”,也不能盲目排斥。
综上所述,《拿来主义》中的句子主要表达了鲁迅对于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观点,即要有选择地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摒弃其糟粕,以服务于自身的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