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到1952年三年经济恢复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工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
工业:工业总产值由1949年的140亿元增加到1952年的343亿元,增长了1.45倍,年均增长34.8%。主要工业产品如钢、生铁、原煤、发电量、棉纱和棉布等的产量均有显著增长,其中钢产量比1949年增加7.54倍,发电量比1949年增加68.1%。
农业:粮食总产量从1949年的2263.6亿斤增加到1952年的3278.4亿斤,增长44.8%。棉花总产量从1949年的888万担增加到1952年的2608万担,增长193.7%。
财政状况根本好转
1952年全国财政总收入达183.7亿元,比1950年增长181.7%。
市场稳定
通过统一财经、稳定物价等措施,抑制了通货膨胀,使物价趋于稳定。
文化教育事业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学生达到19.1万人,全国中学和中等专业学校学生312.6万人,全国小学生5110万人。
卫生保健、科学研究、新闻出版、电影广播等事业
这些事业都有较大的发展。
劳动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1952年,全国职工平均收入比1949年增长70%左右,农民平均收入一般增长30%以上。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952年比1949年增长97%。
国民经济结构变化
国营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合作社经济都得到发展,其中国营经济发展更为迅速。
综上所述,1949年到1952年三年经济恢复的成就表现为工农业生产的大幅增长,财政状况的根本好转,市场稳定,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劳动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成就为后续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三大改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