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七大乐器包括以下几种:
琵琶:
弹拨乐器之王,属于拨弦类弦鸣乐器,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使用丝线,现多用钢丝、钢绳、尼龙制成。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适用于独奏、伴奏、重奏、合奏。
二胡:
弓弦乐器,始于唐朝,称“奚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二胡是一种中国传统拉弦乐器,又名“胡琴”,在元朝之后,明清时期成为擦弦乐器的通称。
编钟:
古代大型打击乐器,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编钟用青铜铸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
箫:
古老的吹奏乐器,分为洞箫和琴箫,皆为单管、竖吹。箫历史悠久,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适于独奏和重奏。一般由竹子制成,吹孔在上端。按“音孔”数量区分为六孔箫和八孔箫。
笛子:
民乐之王,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汉族乐器,也是汉族乐器中最具代表性最有民族特色的吹奏乐器。笛子一般由竹子制成,是中国传统音乐中常用的横吹木管乐器之一。
瑟:
起源十分久远,在考古发现的弦乐器中所占的比重最大。瑟的出土地点集中在湖北、湖南和河南三省,并且绝大多数出自东周楚墓。
琴:
又称瑶琴、玉琴,俗称古琴,是一种七弦无品的古老的拨弦乐器。古琴在八音中居于首位,象征着高贵和神秘。
埙:
属于“土”类,是一种单簧气鸣乐器,用于表达哀伤和忧郁的情感。
笙:
属于“匏”类,是苗、侗、水、瑶、仡佬等族的传统乐器。
鼓:
属于“革”类,是古代重要的打击乐器,用于音乐节奏和祭祀活动。
扬琴:
打击乐器,用于独奏、合奏等。
堂鼓(大鼓):
打击乐器,用于音乐节奏和舞蹈。
碰铃:
打击乐器,用于独奏、合奏等。
定音缸鼓:
打击乐器,用于音乐节奏和舞蹈。
铜鼓:
打击乐器,用于音乐节奏和舞蹈。
大小锣:
打击乐器,用于音乐节奏和舞蹈。
小鼓:
打击乐器,用于音乐节奏和舞蹈。
排鼓:
打击乐器,用于音乐节奏和舞蹈。
大钹:
打击乐器,用于音乐节奏和舞蹈。
这些乐器在中国古代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经过千年的沉淀,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