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图纸中编写热处理技术要求时,通常需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热处理类型
退火(Th)
正火(Z)
调质(T)及其硬度要求(如200-250HB)
淬火(C)及其回火要求(如45-50HRC)
油淬(Y)
高频淬火(G)及其回火要求(如50-55HRC)
调质+高频感应加强淬火
热处理工艺参数
调质处理:HRC50~55
高频淬火:350~370℃回火,HRC40~45
渗碳深度:0.3mm
高温时效处理
氮化:450-480HV
毛坯调质处理:220-260HB
整体淬火:40-45HRC
硬度表示方法
布氏硬度(HB)
洛氏硬度(HRC)
HV硬度
其他力学性能要求
强度、韧性、硬度和硬度的范围
不同部位和方向的性能要求
表面处理要求
表面镀层(如镀锌、镀铬)
喷漆、喷塑
发黑处理
电泳处理
抛光处理
滚花、直纹
公差要求
未注形状公差应符合GB1184-80的要求
未注长度尺寸允许偏差±0.5mm
铸件公差带对称于毛坯铸件基本尺寸配置
局部热处理
对于局部热处理的零件,在技术要求的文字说明中要写明“局部热处理”
用细点画线框出需要热处理的部位
标注方法
热处理技术要求的指标一般以范围法表示,如60~65HRC
也可用偏差法表示,如60+HRC
特殊情况下也可只标下限或上限值,如不大于229HBW
示例
调质处理:
HRC50~55
高频淬火:
350~370℃回火,HRC40~45
渗碳深度:
0.3mm
高温时效处理
未注形状公差:
符合GB1184-80
未注长度尺寸允许偏差:
±0.5mm
铸件公差带:
对称于毛坯铸件基本尺寸配置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确保图纸中的热处理技术要求清晰、明确,并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