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玩的羊骨有以下几种玩法:
抓羊骨头
参与人数:二至数人,一般为三到四人。
玩具:羊的蹄腕骨四个,小沙包一个。
玩法:将羊骨分为耳朵、眼睛、心和背四面,分别涂上不同颜色以区分。游戏开始时,抛起沙包将骨子撒开,根据骨子的形状和组合抓起不同的分数。最后进行“翻”的游戏,即掷一次沙包将四个骨子翻成同一个形状,然后依次翻完所有面,按完成先后定名次。
嘎拉哈(羊拐骨)
参与人数:一人或多人。
玩具:羊或猪的膝盖骨,通常涂成红色。
玩法:有“chua分”和“搬枝儿”两种玩法。“搬枝儿”包括枝儿、轮儿、背儿(或叫坑儿)、肚儿等动作,通过这些动作将骨子摆放成不同的形状并进行游戏。
沙嘎游戏
参与人数:四人以内,一般为二人对家,其余两人为另一组。
玩具:黄羊腿腕骨或普通羊腕骨。
玩法:游戏至多六个人参加,使用两付“沙嘎”分两个盘子进行。先掷子确定游戏顺序,然后进行一系列复杂的摆放和弹击动作,根据骨子的形状和位置进行游戏,最终根据规则计分。
抓羊骨莫儿
参与人数:多人。
玩具:羊骨。
玩法:只需扔4下就能把4个骨头的四个面儿全部翻转并抓到手里。这是一种技巧性很强的游戏,需要协调手指动作和眼睛的注意力。
这些玩法各具特色,既有简单的投掷和抓取,也有需要技巧和策略的复杂游戏。通过这些游戏,孩子们不仅能锻炼手眼协调能力,还能培养团队合作和竞技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