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摘抄屋-摘抄生活中值得收藏的文案句子

杜甫生平简介优选好句41句

1、尽管杜甫的一生历经坎坷,过着贫穷动荡的生活,但是他始终洁身自好,忠君爱国,无论怎样贫穷潦倒,他都不改变自己的志向。而最为可贵的是,杜甫有一颗高尚的心,他不仅没有被穷苦所压倒,也不抱怨发牢骚,始终真诚地关怀每一位受苦受难的同胞。《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便是他这种高贵品质的真实写照。

2、后世影响

3、在四川时,有一天,他的茅屋屋顶被风吹掉了。黑暗之中,大雨倾盆,狂风乱作,杜甫又冷又饿,说不尽的凄楚伤心。可他此时所想到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4、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5、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甫的诗

6、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7、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遗等自号少陵野老,生于河南巩县,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8、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9、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10、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运用的艺术手法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偁、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

11、天宝五年(746年)是杜甫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这一年他参加了由李林甫操纵的一次考试,落入骗局。其后寓居长安近十年,几次干谒汲引,但都落空。可以说长安十年,使杜甫历尽艰辛。但恰恰如此,使杜甫看到了生民的疾苦,国家的安危,对当时的黑暗政治也有了较深的认识。

12、无论在长安还是出外游历,杜甫都过着贫困潦倒的生活,广大百姓也与他一样,受冻挨饿是常有的事。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豪门大族却过着花天酒地、奢侈糜烂的日子。看到这种不平等的现象,杜甫按捺不住内心的愤慨,于是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著名诗句,深刻揭示了社会的腐朽与黑暗。

13、杜甫见辛苦读书竟然毫无结果,心情十分郁闷,便离开长安,去山东、河南一带游历。就在这时,他认识了大诗人李白,两个人的性格很不一样,但是共同的志趣和爱好使两人成为亲密的朋友。

14、他7岁即开始学诗,15岁时诗文就引起洛阳名士们的重视。他的生活从20岁后可分为四个时期。漫游时期,长安时期,任职左拾遗与流亡时期,漂泊西南时期.总的说来,杜甫是以饥寒之身永怀济世之志,处穷困之境而无厌世思想;在诗歌艺术方面,集古典诗歌之大成,并加以创新和发展,给后代诗人以广泛的影响。

15、文学特点

16、不久,发生了一件事。当时宰相叫房琯(guǎn),他底下有个门客收了别人的贿赂,唐肃宗知道了,要罢免房琯。杜甫认为房琯是个很有才能的人,不该因为这样的小事就被免去大臣的职务,就上了道奏章给唐肃宗。唐肃宗一看十分恼火,要治杜甫的罪,幸亏另一宰相张镐出来为杜甫求情,才没有处罚杜甫。

17、杜甫到四川以后,曾做过一个名为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小官,所以后人都称他为“杜工部”。

18、字是子美,号是少陵野老,后人将其称之为“诗圣”,他的诗流传到现在的有很多,杜甫的诗对后世的影响是比较大的,诗中有很多社会现实内容具有时代色彩,反映了安史之乱后的政治、社会生活。

19、这几句诗是说:“我怎样才能得到千万间宽阔牢固的房子,让天下没房住的穷苦人都能喜笑颜开地住进去,风雨再大也能舒舒服服,安稳如山。啊呀,要是真有那一天,眼前突然出现了那些供穷人住的好房子,那么我杜甫就是睡在这样破旧的草房里被冻死,也是心甘情愿的!”

20、左拾遗不过是个向皇帝提提意见、说说看法的谏官,杜甫实际上并没得到重用,可是杜甫却做得很认真。

21、个人成就

22、第二年,杜甫辞去了华州的官职。接着,关中闹了一场大旱灾,杜甫在那里穷得过不下去,就带了全家流亡到了四川成都。他靠着一些朋友帮忙,才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边造了一座草堂,稍微过了几年安定的生活。

23、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4、杜甫是唐朝也是历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一生饱经忧患。尤其是8年的安史之乱,更使得他到处颠沛流离,受尽人间疾苦,同时也亲眼看见了广大人民所遭受的苦难。于是,杜甫用诗歌写下了当时千千万万人民的真实生活,揭露了社会的动乱和黑暗,从而成为反映那个时代的一面镜子。

25、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26、杜甫是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出生于唐睿宗先天元年(712年),比大诗人李白小11岁。著名诗人杜审言是他的祖父,他父亲也做过官,不过到了杜甫的时候,家庭已经衰落了,生活十分困苦。这样一个贫穷的环境,更激励了杜甫勤奋好学。他7岁就能写诗,9岁就能写一手好书法,到了十四五岁时,就能与当时的文人一同吟诗作赋,即兴应答。由于杜甫自小受到艰苦的磨炼,十分懂事,养成了一种少年老成的性格,写出的诗句往往持重凝练,受到大家的一致称赞。

27、杜甫生长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是武后时的著名诗人,官膳部员外郎;父亲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奉天县令。

28、叛军在长安城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宫殿和民房都在大火中烧为灰烬。不久春天到了,到处是绿草鲜花。杜甫看着眼前这样一副兵荒马乱、凄凉衰败的样子,想到国破家亡、亲人离散的痛苦,提笔写下了《春望》这首妇孺皆知的诗篇。到了夏天,杜甫才从长安逃了出来。他打听到唐肃宗已去了凤翔(今陕西凤翔),就赶到凤翔去见唐肃宗。唐肃宗见杜甫一身破衣服,脚上穿着旧麻鞋,对他不辞劳苦、长途跋涉、忠于朝廷的精神很是赞赏,就给杜甫安了个左拾遗的官。

29、字是子美,号是少陵野老。

30、不久,由于唐玄宗的荒淫放纵,杨国忠的胡作非为,安史之乱爆发了。

31、今天,成都有座杜甫纪念馆,叫“杜甫草堂”。那是杜甫曾经住过的地方,后人经过修缮而保存下来,以纪念这位伟大的人民诗人。

32、后来,唐肃宗派杜甫到华州(今陕西渭南境内)去做个管理祭祀、学校工作的小官。有一天,杜甫回鄜州探望家人,经过石壕村(今河南陕县东南),因为时间晚了,就到一家穷苦人家借宿。他亲眼见到官府拉夫,竟把一个抱着孙子的老婆婆带走了,而老婆婆的三个儿子都上了前线,两个已经战死。杜甫感慨万千,悲愤交加,于是写下了一首诗叫《石壕吏》,记叙了这件令人痛心的事。像这样的诗,杜甫在华州时,前后写过六首,合起来称作“三吏三别”(《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由于他的诗大多是写安史之乱中人民的痛苦,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唐王朝从兴盛到衰落的过程,所以,人们高度评价杜甫的诗篇,冠以“诗史”的美誉。

33、然后又上了一道祝贺的奏章,说没人考得上,正表明皇上圣明,有才能的人都已得到任用了,民间再没有遗留的贤才。

34、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35、后来,杜甫的朋友相继去世,他又失去了帮助和依靠,只好带着家人向东流亡。770年,穷愁一生的杜甫,还是因为贫穷和疾病,死在湘江的一条小船上。

36、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杜甫赴京赶考。以他的才学本来是不难考上的,可是那时已是奸相李林甫把持朝政,李林甫最忌恨读书人,不想让这些读书人当官来议论政事,便勾结考官,欺骗唐玄宗说这次考试没有一个够格的。

37、这时,已在长安奔波了10年的杜甫,刚刚得到了一个小官职。叛乱四起,他只好带着家人,挤在纷纷逃难的百姓群里,一起逃出了长安。杜甫一家经历了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才找了个地方把家安顿下来。过了一段时间,杜甫听说了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就赶去投奔唐肃宗,没想到半路上被叛军抓住,送到了长安。到了长安,叛军看杜甫不像什么大官,就放了他,但还是不让他出城。

38、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情怀,一种多么令人感动的品质。正因如此,杜甫又获得了“诗圣”的美名。

39、杜甫在长安待了一阵,回到家里,却发现妻子哭得十分伤心。原来,他们的小儿子因为没什么吃的,已活活饿死了。杜甫难过极了,就用“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的诗句,生动表露自己无力抚养幼儿,愧为人父的悲痛心情。

40、春望诗意画

41、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上一篇上一篇:关于情歌优选好句150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