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
2、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3、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4、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眜。
5、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6、魏闻之,袭楚至邓。
7、”楚使怒去,归告怀王。
8、“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9、“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
10、这是现存关于屈原最早的完整的史料,是研究屈原生平的重要依据。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生活在战国中后期的楚国,当时七国争雄,其中最强盛的是秦、楚二国。屈原曾在楚国内政、外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后,虽然遭谗去职,流放江湖,但仍然关心朝政,热爱祖国。最后,毅然自沉汨罗,以殉自己的理想。
11、张仪诈之曰:
12、怀王怒,大兴师伐秦。
13、“奈何绝秦欢!
14、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
15、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
16、”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17、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
18、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19、qūyuánzhě,míngpíng,chǔzhītóngxìngyě。wèichǔhuáiwángzuǒtú。bówénqiángzhì,míngyúzhìluàn,xiányúcílìng。rùzéyǔwángtúyìguóshì,yǐchūhàolìngchūzéjiēyùbīnkè,yìngduìzhūhóu。wángshénrènzhī。
20、“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21、亡走赵,赵不内。
22、楚兵惧,自秦归。
23、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24、“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的意思是屈原到了江滨,披散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一面吟咏着。出自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屈原列传》,其原句为: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25、“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26、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27、怀王欲行,屈平曰:
28、”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29、楚王曰:
30、《屈原列传》第三段原文:
31、”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
32、摘自《屈原列传》
33、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34、”怀王卒行。
35、”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36、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37、怀王悔,追张仪不及。其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索何获!”乃怨张仪,兴师伐秦。秦攻楚,取巫、黔中郡。
38、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
39、怀王怒,不听。
40、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41、”张仪闻,乃曰:
42、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43、“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
44、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
45、《怀王悔追张仪》的原文如下:
46、“何不杀张仪?
47、屈原(遭贬谪)到了汨罗江畔,披头散发(被,音披,覆盖之意)行走江畔,吟咏楚歌。
48、这个故事讲述了楚怀王后悔没有听从屈原的建议,追杀张仪,导致秦国割让汉中地与楚国求和。然而,楚怀王并没有吸取教训,反而怨恨张仪,兴师伐秦,最终被秦国攻打,失去了巫、黔中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听从忠言、不珍惜和平、不审时度势,只会导致失败和损失。